智能化时代短距通信新趋势
2020年,全球工业化进程迈向智能化时代。海量的终端设备、汽车、工业品,全球的家庭、行业正在经历智能化升级,智能设备将大量涌现。
连接是驱动智能化的核心技术之一。在各类连接技术中,短距连接是数字社会的微循环管道,将承载73%以上的数据管道来源,成为智能化世界数据获取的基础设施。在智能化时代,短距连接呈现出三大重要趋势。
1.1融合化趋势
当前的短距连接技术面向不同业务、功能、场景进行设计,技术种类繁杂。不同连接技术的设备进行互联时,需经过接口互转,设备体积大、时延高、可靠性差。
智能化时代,单一业务、功能、场景的界限将被打破。在本地的各类设备将有大量的数据交互需求,不再局限于单个业务功能或场景。融合化的短距技术成为智能设备的刚性需求,以确保多设备的低时延、高可靠、高并发的高效交互。
业务融合
短距连接覆盖了音频、视频、数据采集、控制等多种功能。当前,各类业务均有多种短距连接技术。音频包括蓝牙、A2B、RCA、TRS、SPDIF等;视频包括HDMI、GMSL、TILVDS、MOST等;数据采集类包括蓝牙、WiFi、Zigbee、LoRA、NFC、RFID等;控制类包括CAN、LIN、FlexRay、以太、PROFINET等。同一类设备的连接技术生态不同,如:车载摄像头以GMSL为主;车载屏幕以TI LVDS为主。甚至同一类业务的不同速率等级还需选取特定的连接技术。比如,车载控制类业务低速传输(10k-125kbps)使用CAN,中速传输(125k-1Mbps)使用LIN,高速传输(1M-10Mbps)使用FlexRay等。
智能化时代,不同设备的互联成为常态。连接将打破接口技术、速率带宽等各种限制。当前,不同类设备的互联、同类设备不同速率等级互联,均需通过转换接口、扩展坞等,设备体积大、中转时延高、丢包率大。技术生态的碎片化不仅大大降低了设备互联体验,难以满足智能设备数据交互的实时性、稳定性、安全性要求,同时也增加了设备互联成本。
因此,短距技术需支持不同业务类型、不同速率带宽业务连接的融合。
功能融合
随着智能设备的涌现,AI处理将成为智能设备的标配。AI处理不仅对数据传输、交互提出了高要求,同时对设备间同步、设备对环境的定位、感知提出了需求。
授时同步是很多智能设备体验的基础性要求。比如,ARVR对动作和视觉反馈的精准同步有严格要求。这就需要数据传输的两端有严格的授时同步机制。又如,家庭环绕声的多个音箱为了实现实时相干处理,对音频信号的同步接收有严格要求。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将集成定位、感知能力,实现基于查找、定位、感知的智能处理功能。比如个人设备查找、家用电器的感应开启、智能座舱的遗留物检测等。同时,智能设备的形态正在从单纯的大模型嵌入、走向智能体(AIAgent)和具身智能(如各类机器人)。智能体和具身智能设备需要感知环境、定位在环境中的位置,与环境互动。
现有设备为了支持上述功能,通常需要拼接多种技术。如授时采用IEEE1588,GNSS授时机制;定位采用蓝牙(精度不足)或UWB;感知使用毫米波雷达或WiFi(商用尚不成熟)。多种技术的拼接导致设备小型化困难、功耗大、成本高。
在智能化时代,短距连接需要对通信、同步授时、定位、感知能力进行功能融合,支持多功能智能设备的高度集成、低功耗、长续航,使智能设备轻松提供阶跃式的智能化体验。
场景融合
短距连接覆盖了多样化的场景,如控制类业务通常基于星型或树型连接,需保障低时延和高可靠传输。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类业务包括点对点连接和点对多点连接,以支持个人或群组通话。行业类应用、智能家居、安全应急类应用需支持Mesh组网,以确保连接的鲁棒性、覆盖和可靠性。
现有短距技术通常仅支持一类或有限类场景拓扑连接。如:蓝牙支持点对点、有限规模Mesh连接。WiFi支持点对点、点对多点连接,高速Mesh支持受限。Zigbee主要支持大规模Mesh连接,传输速率低。为了适应不同场景拓扑,设备需集成多种技术模块。
在智能化时代,智能设备将工作在多个场景与多类本地设备互联,需支持多场景多拓扑连接。
行业融合
智能设备将覆盖个人设备、汽车设备、家居设备和各种行业设备。为完成AI等各种智能化处理,智能设备的本地互联将显著增长,无论是南北向还是东西向。连接需求将打破场景、行业的限制。比如,智能无人机可能连接智慧城市设备,也可能连接智慧能源设备,还可能连接智慧物流设备;个人智能设备(包含穿戴类设备)可能穿梭于与其它个人设备连接、车载设备连接、家庭设备连接、行业设备连接的多个场景、多类应用之间。这要求短距连接产业生态实现多行业融合,建立统一生态的技术体制。融合化是智能化新短距连接的显著趋势之一。不同业务、不同功能、不同场景、不同行业呼唤一个统一接口、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态的短距互联。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完整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最新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