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绿色电力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制造业大国和全球最大的外贸出口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作为提升中国制造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政策工具,肩负着打造中国绿色名片的重任。
2024年11月,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确立了绿证制度的法律地位,彰显了中国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和意志。经过多年实践探索,绿证制度不断健全完善,核发数量和交易规模大幅攀升,有效激发绿证市场活力,在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绿色电力消费意识。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贡献者,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绿色发展的新高地,未来将进一步推进绿证市场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可再生能源在更高水平上跃升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和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本报告旨在全面诠释中国绿证制度体系发展脉络,介绍2024年绿证核发交易、市场培育、应用场景拓展、国际互认等方面的主要进展和成效,阐明绿证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能耗双控、碳排放核算等衔接的政策考虑,展望绿证事业发展前景和方向,以期引起各级政府、企业的高度重视,获得国内外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支持。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中国可再生能源进入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引领绿色电力消费的基础性政策工具,健全完善绿证制度,加快绿证市场建设,有助于培育绿色能源消费新模式、提升全社会绿色能源消费水平,对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和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作用。
一、绿证制度体系框架基本建成
国家能源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建立绿证制度并不断健全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确立了绿证制度的法律地位;中国政府出台系列政策文件,由国家能源局对全部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核发绿证,完善核发交易规则,推动绿证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能耗双控政策、碳排放管理等有效衔接;加强绿证运行管理,形成建档立卡、核发、交易、应用、核销等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机制,为绿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绿证核发质效显著提升
国家能源局动员各方力量支持绿证核发工作,建设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实现以电网企业、电力交易机构提供数据为基础核发绿证,绿证核发驶入快车道。2024年绿证核发范围全面拓展,对已建档立卡的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年核发绿证47.34亿个,同比增长超28倍,其中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等8省(自治区)绿证核发数量均超2亿个。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49.55亿个。
三、绿证市场活力持续增强
在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双重驱动下,中国绿证市场活力不断增强,2024年全国绿证交易规模翻两番,达4.46亿个。交易模式灵活多样,绿证单独交易2.77亿个,以跨省交易为主;绿色电力交易绿证1.69亿个,以省内交易为主。全国参与绿证交易的消费主体约5.9万个,同比增长2.5倍,遍布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在内的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制造业购买绿证数量占比最高,约占70%。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地区合计交易绿证达2.4亿个,超交易总量的50%。
四、绿证应用需求不断释放
围绕证明和核算绿色电力消费等功能,衍生出多种绿证应用场景,大型活动、用能企业、公共机构、居民用户均通过购买绿证实现绿色电力消费,部分跨国企业、外向型企业等已承诺100%使用绿色电力。各地积极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明确承担消纳责任权重的用能单位以持有绿证作为主要核算方式,加强绿证与能耗双控、碳排放核算政策有效衔接。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完整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最新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