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FD季报】经济复苏几何——2023Q3中国宏观金融.pdf

《NIFD季报》是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要的集体研究成果之一,旨在定期、系统、全面跟踪全球金融市场、人民币汇率、国内宏观经济、中国宏观金融、国家资产负债表、财政运行、金融监管、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房地产金融、银行业运行、保险业运行、机构投资者的资产管理等领域的动态,并对各领域的金融风险状况进行评估。《NIFD季报》由三个季度报告和一个年度报告构成。NIFD季度报告于各季度结束后的第二个月发布,并在实验室微信公众号和官方网站同时推出;NIFD年度报告于下

一年度2月份发布。

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全球经济体将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持续滞胀,今明两年全球通胀仍将维持高位,二是经济体之间周期错位,除了美国,其他国家远未追平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我国与主要经济体的周期错位更加明显,具体体现为复苏错位、通胀错位和利率错位,导致我国面临外需疲软、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下降、货币政策空间受限等多重挑战。不过,主要掣肘还是内需疲软。

第三季度经济增长有三个特征,其一是经济底部基本确立,其二是总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的压力犹存,其三是三产的需求修复好于二产。三驾马车中,消费和外贸边际改善,但是,消费的疤痕效应依然存在,外贸仍面临海外需求疲软、美元升值、地缘冲突等压力。而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疲软,房地产投资是主要拖累。金融数据方面也印证消费边际回暖,不过私人部门信心仍显不足,体现为企业债券融资萎缩、居民房贷疲软,企业中长期贷款的投资效率不高,以及货币活性依然较低、居民定期存款高增。

我国CPI与PPI从2012年8月之后由共周期转向脱钩,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投资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效率降低。在后人口红利时期,依赖高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失灵,投资既无法创造新的就业,也难以产生新的收入,导致CPI和PPI关系断裂。其实,私人部门早已认识到这点,从2015年之后,城投企业便代替私人部门,成为加杠杆的主体,导致

包含城投在内的地方政府杠杆率大幅攀升,投资效率进一步降低,债务风险快速积蓄。

综合而言,结论有两个:一是第三季度经济周期底部基本确立,起底回升概率很大;二是中长期依然面临的是结构问题,需要从出口导向、投资驱动转向消费主导、创新驱动。

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全球经济体将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持续滞胀。经历一年多的加息周期,主要国家经济增速放缓,但通胀水平却仍高于各央行控

制目标。例如,第三季度美国CPI同比从3%反升至3.7%,欧元区、日本的CPI

同比分别为4.3%、3%。根据IMF于10月份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表

1),今明两年全球通胀仍将维持高位。二是经济体之间周期错位。同样面临滞胀,各经济体却处于不同的经济周期。例如,美国投资和消费强劲,在通胀下行的过程中,失业率也保持低位,美元、美股持续走强,并未出现市场此前普遍预期的衰退景象,被IMF预期可能成为2023年唯一经济增长超过疫情前预期的主要经济体。而其他发达、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尤其是中国,远未追平疫情造成的经

济损失(图1)。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查阅下载3万+精选资料,年享1万+精选更新

(星球内含更多未发布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