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所载的材料和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本、图片、数据、观点、建议,不构成法律建议,也不应替代律师意见。本报告所有材料或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所有(注明是引自其他方的内容除外),并受法律保护。如需转载,需联系本联盟并获得授权许可。未经授权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以发布、转载、汇编、转让、出售等方式使用,不得将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通过网络方式传播,不得在任何公开场合使用报告内相关描述及相关数据图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联盟将追究其相关法
律责任。
“园区经济”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发展经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赋能园区转型发展,先后研究并发布工业互联网园区指南、工业互联网碳达峰碳中和园区指南、工业互联网园区应用场景白皮书以及评价模型、解决方案案例汇编等研究成果,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引导园区数字底座建设、园区服务生态培育和应用标杆打造。
当前,工业互联网正在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巩固创新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模式,加快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强统筹协调,围绕网络是基础、平台是中枢、安全是保障、数据是核心、标识是纽带,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出台实施标识“贯通”三年行动计划,一体推进各项工作。结合工业和信息化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通知提出的政策、网络、标识、平台、安全、资源、应用等七进园区的具体内容,以及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组织开展的园区调研,为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赋能园区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组织编写了《工业互联网园区标识一体化建设指南》。
指南整体分为五个部分,结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互联网标识管理办法》,以及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布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导则(2021年)》《工业互联网标识行业应用指南》等文件,指南详细介绍了标识一体化的发展背景、建设目的和原则、建设内容、部署模式、组织流程、关键要点、保障要求等内容,并以附录形式给出了4个工业互联网园区标识应用案例。
工业互联网园区标识应用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产业界积极开展探索实践,后续我们将根据工业互联网园区的发展情况和业界反馈意见,进行持续研究,并适时修订或发布新版指南。
园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主要平台,也是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载体。在政策红利、技术创新、需求升级等多重因素驱动下,传统园区的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极大促进了园区的创新发展。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深化应用,园区也在加速引入工业互联网技术和理念进行建设、改造或升级,通过数字化手段,激活转型升级引擎,持续赋能产业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各级政府相继出台政策措施加速园区转型发展。国家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均提出要推动园区数字化转型,引导产业园区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园区管理和服务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系列政策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提出推动政策、网络、标识、平台、安全、资源、应用等内容进园区。地方层面,目前已有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加速推动园区数字化转型升级。
工业互联网是园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新工业生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工业互联网以网络为基础、平台为中枢、安全为保障、数据为核心、标识为纽带,强调数据智能化闭环的核心驱动,并在生产管理优化与组织模式变革上发挥作用。工业互联网技
术和理念可赋能园区的管理和运营,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为园区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动能。
标识一体化建设不断为园区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工业互联
网标识解析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神经中枢,通过公共标识为物理实体与虚拟资源分配唯一标识编码,实现对园区对象的逻辑定位和关联信息查询。标识一体化以标识为纽带,连通园区网络、平台、安全,畅通数据要素在园区各个环节的动态流动,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互,提高工业互联网园区参与方之间的对内协作能力,促进园区更好的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和产业链协同治理能力,帮助园区构建更加开放的协同生态体系,打造园区标识一体化创新发展新格局。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
解析体系已全面建成,截至2023年9月,二级节点实现31个省(市、区)全覆盖,服务企业超28万家;基于区块链打造的新型标识解析体系“星火·链网”建设布局进入加速期,51个骨干节点的规模化基础网络已广泛辐射所属行业和城市。自2018年起,工业和信息化部连续五年开展标识解析试点示范项目申报,目前已入选48个标识示范项目,43个园区示范项目,形成良好示范带头作用。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标识应用逐步向地市层面、各类园区广泛拓展,通过开展园区节点建设,赋能园内企业开展生产设备的工艺参数智能匹配、产品防伪溯源、碳中和服务管理等场景探索,提升园区生产效率、协同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