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碳排放排行榜暨双碳领导力榜(2023)》-财经十一人.pdf

中国提出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经三年,

这也是我们第三次发布《中国上市公司碳排放榜》。

从2021年起,《财经》杂志与中创碳投每年都会联合发布《中国百家上市公司碳排放榜(总量榜&强度榜)》,榜单涵盖八大高耗能行业中碳排放量最高的100家上市公司。通过这个榜单,公众可以直观看到高耗能上市公司的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万元营收对应的排放量)。并且通过对比上市公司的历年数据,看到其排放量的变化轨迹。

从2022年起,《财经》杂志与中创碳投每年还联合发布《中国上市公司双碳领导力榜》。榜单除了八大高耗能行业,还会渐次覆盖其他对实现双碳目标有重要影响的行业。2022年有五个行业纳入榜单——汽车、房地产、互联网、银行、证券。这个榜单像一把尺子,度量了上市公司在落实双碳目标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战略眼光、组织能力和行动能力。

2023年,我们把高耗能行业的“碳强度榜”改成了“碳效榜”。因为通常而言,排名越靠前越是好事,但碳强度高可不是好事,这说明公司营收中的碳含量高。而“碳效”的意思是每排放一吨碳所产出的营收,这当然是越高越好。所以今年的“碳效榜”和去年的“碳强度榜”不同,排名越靠前的公司,双碳成绩越好。

2023年的“双碳领导力行业榜”,我们增加了食品饮料行业,之所以在这么多行业中先加入它,是因为食品饮料行业直接面向广大C端消费者,对普及绿色低碳理念可谓得天独厚。而中国的双碳进程,正迫切需要从自上而下模式,升级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互动的模式。

《双碳领导力榜》有5等评级:卓越、优秀、良好、

中等、一般。今年,我们在“百家高耗能行业上市公司领导力榜”中获评“卓越”级的公司中,选择得分最高的两家公司;在“领导力行业榜”中获评“卓越”级的公司中,每个行业选择一家得分最高的公司,授予“碳中和标杆企业”奖。我们在两个领导力榜中,选择4家和上年相比进步最大的公司,授予“碳中和突破企业”奖。这些标杆企业和突破企业,正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先锋和基石。

三年来,我们从几干家上市公司中不断筛选,最后聚焦到八大高耗能行业中的100家碳排放最多的公司,和六个高影响力行业中的200家左右最具代表性的公司,将其作为跟踪评价中国双碳进程的标尺。

其间要收集的信息和数据,量大而分散。2021年我们刚开始这项工作时,A股的绝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未披露过碳排放数据,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估算模型。虽然估算无法做到100%准确,但误差也不能过大。为此我们与上市公司就碳排放数据是否可以披露,是否能够提供其他关键数据,是否认可我们给出的估算结果进行了大量、反复地沟通,力求在有限条件下提供最准确的碳排放结果。

2023年我们继续这项工作时,欣慰地发现,三年来,A股上市公司披露碳排放数据及相关信息的比例,

已由7.84%提升至33.90%。

2023年《中国百家上市公司碳排放榜》(下称“百大榜”)里的碳排放总量是50.46亿吨,占2022年中国碳排放总量114.77亿吨(国际能源署数据)的44%。百大榜里来自电力、水泥、煤炭、钢铁四个行业上市公司的碳排放总量合计41.41亿吨,占中国碳排

放总量的36.08%。榜单上前十名公司的排放总量为

22.15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9.30%。

毫不夸张地说,这张百大榜,及其配套的碳效榜和领导力榜,就是观察中国碳中和事业的晴雨表。

这不是说其他行业的减碳就不重要,而是侧重点不同。百大榜反映的是中国经济上游的双碳进程,六个“双碳领导力行业榜”反映的则是中国经济中下游的双碳进程。

除了上文谈及的食品饮料行业,互联网行业自身排碳不多,但它是数字技术的重镇,数字技术在助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推动各行各业深度减排具有巨大潜力。互联网行业中的平台型公司,更是拥有远超其财务数据的社会影响力,它们除了实现自身的碳中和,在带动全价值链减碳上潜力巨大。

房地产行业以其销售额和产业链带动力而言,是

中国经济的第一大行业,但房地产业的碳中和做得远远不够。整体来看,无论是绿色业务转型、价值链带动,还是气候议题的治理体系、气候风险的识别与管理,再到具体的低碳行动,房企在多项指标上的得分均处在偏低水平。

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时代持续了20年,近两年陷入困境。但面向未来,一个绿色低碳的房地产业,或许将迎来新的黄金时代。

因为新能源车的异军突起,汽车行业(含动力电池)在近年不景气的宏观环境下,成了为数不多的亮点。电动车、锂电池、光伏组件也取代服装、家电、家具,成为中国出口的“新三样”。但正因为如此,汽车行业才应更加重视碳足迹管理。因为以欧盟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出口目的地政府,已经出台,或正在制定一系列碳足迹管理法规,这直接影响到国际贸易与投资。

金融支持是实现碳中和不可或缺的力量。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中国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业务迅速发展。2022年度,30家上市商业银行整体表现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业务持续增长,信息披露逐渐完善。但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在自身碳排放核算、减排方面仍然十分不足。30家银行中,仅8家银行在2022年度相关报告中提到了减排目标。其中,仅兴业银行明确提出涉及范围3的减排目标。

2022年,以符合CBI(气候债券倡议)定义的绿色债券计量,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市场。尽管如此,纳入我们评价体系的30家券商中,仍然只有兴业证券一家获评“卓越”等级,“优秀”等级的券商也只有7家。分议题来看,券商整体的平均得分普遍较低。

同是减碳,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最大不同是:中国减碳的绝对大头在工业领域,西方发达国家则是工农业和生活领域并重。这是因为中国是世界工厂,煤钢水泥家电手机等工业品均超过世界总产量的半数。中国工业在GDP中的占比在大国中最高,同时中国工业不仅服务本国,还服务全世界。并且中国多年来重生产轻消费,因此居民的生活改善率大大落后于GDP增长率。体现在碳中和领域,就是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3倍(2019年),但人均碳排放量却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中的差值,就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出口转移。

据世界银行测算,2019年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所产生的人均碳排放为2.7吨,美国为15.4吨、德国7.6

吨、加拿大7.5吨、日本7.4吨、俄罗斯7吨、英国5.7吨、

法国4.4吨,全球人均碳排放4.6吨。

因此,中国的减碳重心在B端而非C端。企业,尤其是企业中的精华——上市公司,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所在。

而这也正是《中国上市公司碳排放榜》的意义所在。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查阅下载3万+精选资料,年享1万+精选更新

(星球内含更多未发布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