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煤综合治理研究报告2023.pdf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是北京大学下属独立科研实体机构。研究院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立足能源领域全局及国际前沿,利用北京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聚焦制约我国能源行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科技问题,按照“需求导向、学科引领、软硬结合、交叉创新、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的宗旨,推动能源科技进展,促进能源清洁转型,开展专业及公众教育,致力于打造国际水平的能源智库和能源科技研发推广平台。

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于2021年3月启动了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旨在助力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能源转型,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该项目通过科学研究,设立有雄心的目标,制定清晰的路线图和有效的行动计划,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和支持。

该项目积极推动能源安全、高效、绿色和低碳发展,加速化石能源消费的减量化直至退出。该项目具体的研究领域涵盖宏观的能源与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综合发展;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创新;电力部门向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系统转型;推动电气化;高耗能部门的低碳绿色发展;可持续交通模式;区域、省、市碳中和模式的示范推广;散煤和塑料污染治理;碳中和与碳汇;碳市场;社会公正转型等。

在此郑重感谢儿童投资基金会(CIFF)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对本报告的支持与帮助。

报告内容为课题组独立观点,不代表其他方的任何观点或立场。

自中国向雾霾宣战以来,各地铁腕治污与精准防控相济,区域协同与攻坚行动并举,集中燃煤超低排放改造与分散燃煤减量替代同推,从“雾霾锁城”到“蓝天常驻”励治十年,我国空气质量有了明显好转,但持续改善的难度加大,稳中向好的基础仍有待进一步稳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绿色化、低碳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多变和压力叠加,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进程中,散煤治理作为空气质量改善的重要举措,在工业和民用两个方向合力攻坚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控制,是涉及民心民生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课题。

随着散煤治理的快速推进,我国散煤消费逐步呈现出新的特点,从构成来看,以民用为主;从分布来看,以非重点区域为主。其中,过去几年工业燃煤小锅炉大幅削减主要来自重点区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存量削减及其他区域10t/h及以下燃煤小锅炉淘汰。目前,东北地区已经成为燃煤工业小锅炉治理的重中之重。北方清洁取暖的建设任务已经从前期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迈向难度更大的非重点区域,技术解决方案逐步趋向多能联动、多热复合、多源合一,清洁取暖行业发展的重心正从政府项目转向零售市场竞争,市场模式从补贴依赖转向商业创新。

当前,我国散煤治理面临难度升级、成本提高、散煤返烧、农村燃煤底数不清等现实挑战亟待解决,加之近几年新冠疫情和外部局势的影响已近尾声,散煤治理的各项工作迅速恢复,并全面进入稳妥有序推进的新阶段。从“攻坚重点区域”转向“巩固重点区域、拓展非重点区域”,从“追求规模和速度”转向“追求质量和长效”,从单一热源清洁化转向农村绿色低碳能源系统化。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清洁取暖以及农村能源变革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协同性,更加强调减污、降碳、扩绿、增效的有机结合和协同推进。

散煤治理课题在本年度的研究中,重点考察了东北、西北地区工业散煤治理以及清洁取暖改造的主要挑战,初步调研了农业领域散煤利用的现实情况以及长效机制形成的基础条件等,并提出了以长效为核心、分区域稳妥有序推进散煤治理的具体建议。面对当前经济发展与能源低碳转型的多重考验,散煤治理仍需保持定力,我们的课题研究也将持续深入,推动可持续的绿色升级和清洁取暖,并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