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牡蛎礁栖息地保护与修复研究报告.pdf

海岸带滨海湿地对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它具有高效净化水质、埋藏大量蓝碳、提供鱼类育幼场、减轻海洋灾害损失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据资料显示,我国局部地区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滨海湿地等存在生态系统退化问题,调节和防灾减灾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另外,我国渤、黄、东海存在全球著名的大面积滩涂,滩涂也是滨海湿地的重要一类,具有类似的宝贵生态服务功能。然而以往我国社会及地方政府常常认为其为“荒滩”,滩涂所受到大规模毁坏的程度并未包含在上述统计中。

十八大之后,我国开始重视滨海生态系统的宝贵生态服务功能,有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保护和修复滨海生态系统的规划和措施,如大力地控制陆源污染、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限制围填海、建立保护区、实施生态修复等。在此过程中,就像国际上面对恢复滨海生态系统健康的经验一样,如何有效地修复滨海湿地始终是讨论的热点。国际上的实践表明,在条件适合的温带浅海,围绕牡蛎礁保护和修复来恢复滨海生态系统健康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本报告的目的在于此。

牡蛎本身能给人类提供优质蛋白,而就像热带的珊瑚礁一样,牡蛎礁的结构性礁体也能作为一些温带海洋生物生活史中某一阶段的优良栖息地,支撑了生物多样性。因此,牡蛎又被称之为该海洋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或“基石物种”(keystone species)。牡

蛎是很有效的滤食性动物,礁上的牡蛎能有效地净化海水,因此在牡蛎礁附近的海草床能健康生长。牡蛎礁也能增强沿岸盐沼滩的抗风浪韧性能力。这些都是牡蛎礁所提供的重要生态服务功能。

牡蛎礁的修复工作在美国已进行了几十年。由于认

识到牡蛎礁的多种重要生态服务功能,近20年来欧洲也积极开展类似工作。为了积极有效地推动这些修复工作,有关政府部门如美国的大气海洋局(NOAA)和欧洲各国政府有关部门间的本地牡蛎修复联盟(NORA),民间组织如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等,曾联手提出过一些指南性的手册。

在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中国项目的支持下,

本报告很好地汇集和综述了国内外在牡蛎礁保护与修复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可以作为开启我国牡蛎礁科学保护和修复的基础。同时,从报告的论述也可以看出,保护和修复牡蛎礁的科学认知还存在着明显的研究需求,可以为有关学者和管理部门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思路,如牡蛎礁生态系统的基本机理机制、群落发育动态、物种间的互惠和竞争关系等,甚至更进一步研究如除了牡蛎礁外是否能启动其他造礁贝类的礁体保护与修复工程等。

每年的3月3日是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它今年的口号是“恢复关键物种,修复生态系统(Recoveringkey species for ecosystem restoration)”。本报告在今年出版,很好地响应了这个号召。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