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尚行业的下一个十年:细分赛道的演进与机会.pdf

回顾BCG“中国时尚的下一个十年”系列报告的上一篇,中国时尚行业新一个十年(2020—2030)将迈入“量稳质升”的阶段,高端化将持续,但不再是单纯的消费升级,而是中产以上攀升、中产承压结构变化和时尚消费持续深化驱动,

在增长驱动“质大于量”的宏观环境下,未来中国服饰市场增量有限,存量的结构性改善机会更大,因此,服装企业需要更多地关注市场细分赛道机会。伴随商业体格局的发展演进、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演变和时尚消费的跃迁,中国时尚行业市场格局加速演变,服装企业需打造独特品牌定位及与之匹配的商业模式,强化差异化核心竞争力,从而捕捉市场机会.

本文是BCG“中国时尚的下一个十年”系列报告的第三篇,探讨中国时尚行业细分赛道的演进和机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存量市场中还存在哪些机会白地?服装品牌需要具备哪些制胜要素才能领跑赛道?我们将在此次报告中深入探讨,以期为服装企业在未来赛道选择和增长策略制定上提供一些启示。

1.市场格局:时尚消费跃迁,驱动市场格局加速演变

回顾BCG时尚行业系列报告上一篇《中国时尚行业的下一个十年:高端化是否还能持续?》。2020年开启的新一个十年,中国时尚行业迈入“量稳质升”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时尚行业的总量将不会显著增加,仅随着收入的提升稳步增加。人均服装支出占人均GDP比重预计将趋于平稳,由2020年的2.2%逐步收拢至发达国家水平约1.7%。中国鞋服行业市场预计到2030年会维持“量稳质升”的整体趋势,到2030年总量将达到约3.4万亿元。

由于未来中国服饰市场增量有限,存量的结构性改善机会更大,因此,企业需要更多地关注市场局部机会,捕捉细分赛道的增长机会点。

国际化超一线城市,时尚理念引领:如上海、香港,时尚生态相对完善,奢侈品消费日益成熟。根据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联合意大利奢侈品行业协会Altagamma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上海和北京分别以106家和102家店位列全球拥有奢侈品牌门店总数城市榜单的第7名和第8名。超一线城市富裕人群聚集,他们具备国际视野,且不再满足于经典,对设计独特的“时尚尖货”需求提升,以此表达自己独到的时尚品味,带来小众轻奢和精品设计师品牌的崛起(如By Far亚洲首店布局上海张园,COMME MOI、Uma Wang等设计师品牌以上海为起点拓展线下零售,设计师品牌买手店LABELHOOD、LOOKNOW等加码上海网红潮流街区),

都市化一二线城市,时尚需求深化:包括杭州、成都等在内的都市化高线城市,时尚需求从功能驱动向深层次的情感驱动转变(从“悦人”转变为“悦已”),呈现时尚理念多元化和视野国际化,是继超一线城市之后重奢和设计师品牌加速布局的市场,据《华丽志》统计,过去一年里LVMH旗下18个奢侈品牌在省会城市新开门店数量超过超一线城市,其中成都新开门店数量最多,

本土化的低线市场,时尚消费理性:县级市以下为主的低线城市,时尚维度长期可能不会大幅向上发展,这些市场还将迎来持续城市化和消费升级进程中,消费重点从必需品类延展到非必需品类的转变,但对时尚的理解长时间内都不太可能会向高线城市看齐,低线城市时尚消费的视野有限,需求更偏理性,短期内对时尚的需求不会大幅提升,仍会是大众及功能型品类品牌等的主力市场,但这不意味着高端消费不存在,这些城市累计起来仍保有很大的富裕群体——据BCG预测,到2030年二线以下城市的

富裕人群’总计也将达到2000万——他们对中高端品牌的需求不小,但与高线城市消费者追求“时尚尖货”不同,他们更愿意购买名气大、品质好、并且能彰显身份和地位的高端品牌,

生活方式演变:伴随生活场景多元化节奏加快,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生活节奏快、一天中穿梭于多个场景,同时疫情也加速工作休闲场景边界被打破,“跨风格搭配”雷求增加(参

阅图3)。根据BCG在2023年开展的中高端服饰消费者调研,绝大多数消费者表示生活场景正在加速多元化和丰富化,在过去上班、健身、朋友聚会等传统场景的基础上融入了新场景,如攀岩、飞盘、陆冲等。伴随着场景边界被打破,消费者对于“跨风格搭配”的需求增加,他们希望能满足短时间内不同场景的切换,如有消费者表示会穿着“衬衫搭配瑜伽裤”来适配周末看展和健身的场景需求。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查阅下载3万+精选资料,年享1万+精选更新

(星球内含更多未发布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