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FD季报》是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要的集体研究成果之一,旨在定期、系统、全面跟踪全球金融市场、人民币汇率、国内宏观经济、中国宏观金融、国家资产负债表、财政运行、金融监管、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房地产金融、银行业运行、保险业运行、机构投资者的资产管理等领域的动态,并对各领域的金融风险状况进行评估。《NIFD季报》由三个季度报告和一个年度报告构成。NIFD季度报告于各季度结束后的第二个月发布,并在实验室微信公众号和官方网站同时推出;NIFD年度报告于下
一年度2月份发布。
住宅小区电梯安全治理关乎民生,人民群众对放心用梯、安全乘梯的需求强烈。近年来,部·分城市积极推行住宅小区电梯维修保险或全生命周期保险试点,“政府搭台,市场唱戏”,截至2023年5月底,参保电梯超过了3万部,打破传统利益链,走出了电梯安全治理改革的新路子。
我国住宅小区电梯安全治理问题的根源在于四方面,一是主体责任难以落实;二是政府责任过重;三是“潜规则”问题突出;四是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难。为了改善住宅小区电梯安全治理,宁波市、杭州市、成都市、株洲市、临沂市和沧州市等城市先后开展了电梯维修保险或者电梯全生命周期保险试点改革,在运行机制上有三方面的创新,一是引入风险减量机制;二是探索全生命周期管理;三是推行维修资金按幢统筹。
住宅小区电梯保险试点取得了两方面的成效,一是改善了电梯维保效果,提高了电梯维保质量和维保时效,降低了电梯维保成本和故障发生率;二是完善了电梯安全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尤其是,完善了业主表决权制度,提高了业主共同决策效率,但是,落实业主对于住宅小区电梯使用安全的责任,仍然任重道远。
住宅小区电梯安全治理关乎民生,人民群众对放心用梯、安全乘梯的需求强烈。近年来,部分城市积极推行住宅小区电梯维修保险或全生命周期保险试点,“政府搭台,市场唱戏”,截至2023年5月底,参保电梯超过了3万部,打破传统利益链,走出了电梯安全治理改革的新路子。
一、背景
随着城市化发展及高层建筑增多,电梯已成为人民群众每天接触和使用最频繁的垂直交通工具,虽然近年来全国电梯伤亡事故情况总体上稳中趋降,与发达国家安全水平相当。但电梯一般性故障时有发生,影响人民群众出行和生活安全感,电梯安全治理情况与政府和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住宅小区2010年之前投入使用的近150万部电梯陆续进入大修期,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加强电梯安全治理具有紧迫性。
我国住宅电梯安全治理问题的根源在于四方面,一是主体责任难以落实;二是政府责任过重;三是“潜规则”问题突出;四是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难。
(一)主体责任难以落实
住宅小区电梯属于住宅小区业主共有财产,业主原本应当共同承担管理责任,但是当前的法规制度仍不完善,按照各地《物业管理条例》规定,业委会有权拟定共有部分、共有资金使用与管理办法,代为管理电梯维修保养等事宜。但是,业委会并不具备法人的地位,不是可以承担决策责任的法律行为主体,当业委会的决策失误或者不尽责时,难以追究责任。业委会有权无责,再加上缺乏能够有效促进业主投票行权的制度安排,导致业主对电梯的共同管理权和共同管理责任难以落实。
业主委员会委托物业公司代为管理电梯维修保养等事宜,物业公司作为电梯维修保养服务的买方,对于电梯维修保养(以下简称“维保”)的决策仅需考虑任期内的短期利益,无需为电梯的长期维保质量承担责任,倾向于选择短寿命、低成本的零部件更换和保养服务,由此造成的提前大修或整体更新等长期后果则由业主承担。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