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侧低碳采购推动原材料转型: 实践与趋势.pdf

落基山研究所(RMI),是一家于1982年创立的专业、独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智库。我们与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及创业者协作,推动全球能源变革,以创造清洁、安全、繁荣的低碳未来。落基山研究所致力于借助经济可行的市场化手段,加速能效提升,推动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的能源结构转变。落基山研究所在北京、美国科罗拉多州巴索尔特和博尔德、纽约市、加州奥克兰及华盛顿特区设有办事处。

培育低碳工业原材料市场、提升低碳工业原材料消费,是从需求侧的角度加速工业减排的重要举措。其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与原材料生产相关的碳排放在部分主要行业的总碳排放中占比在30~60%,因此下游行业(如房地产、建设、机械设备制造等)的整体碳减排要求会对上游行业(如钢材、水泥、铝材等)的碳减排形成倒逼作用。其次,原材料工业较高的碳减排成本向下游传递后,绿色溢价得到分摊。因而通过成本相对较低的需求侧采购培育低碳工业原材料市场,可形成规模经济性,帮助降低上游行业的减排成本。例如,在生产端,零碳工业原材料的绿色溢价常高达20~100%,而向下游传导后,在消费者端的溢价可以下降到0.8%~2.2%,使购买零碳产品成为可能(图表ES1)。此外,得益于资源优势,政府和头部企业通过低碳采购,可向全产业链释放低碳转型的有利信号。我国政府采购规模约占全国财政支出的10.2%、全国GDP的3.6%。与OECD国家政府采购占GDP的12%相比,我国政府采购总量仍有继续增长的空间。

目前,国际和国内从需求侧推动减排的行动始于广义的“绿色采购”概念,即符合绿色、低碳特征的采购行为。无论对于政府还是企业,绿色采购都日渐成为重要的碳减排工具。

· 国际上看,以欧盟、美国、韩国为代表的政府绿色采购主要着眼于建筑与基建行业,较领先的实践案例中已具备相关碳核算方法和数据基础,并包含了强制或激励机制、对溢价承担方式等制度的设计。

· 国内情况看,政府的绿色采购政策以及试点项目多针对高能效或材料效率的产品,以及绿色包装和绿色建材。然而,目前做法的“绿色”指标中通常不包括碳排放指标。在产品层面,绿色产品往往更关注最终使用阶段,但通常不包括原材料的隐含碳排放。在项目层面,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中推荐将隐含碳包含其中,但在目前试点项目的实际操作中,这一点还需要得到更多关注。

从企业行动看,国际上先行企业正通过供应链碳管理的手段实现绿色、低碳采购。截止2021年7月,全球已有超过650个大型企业承诺了范围三减排。相关举措可分五类,包括:(1)碳减排目标制定;(2)碳排放核算与

管理;(3)合作方案选择;(4)供应商碳减排能力建设;(5)供应商激励与筛选。国内部分先行企业也承诺了供应链碳减排。未来,碳核算方法、产品碳数据、碳信息披露等工作的落实与供应链碳减排目标的逐步推进将是重点工作内容。

未来,“低碳采购”可以基于已有广义的“绿色采购”框架设计,但需要加强对碳排放因素的考量。低碳采购制度应至少包括以下基本元素:低碳采购范围界定;数据核算及认证制度;对产品、服务及供应商的碳要求;对低碳产品、服务的激励;执行体系及监测评估(图表ES2)。值得指出的是,低碳采购制度设计需要以各利益相关方协同为基础,并贯穿在上述各基本元素环节中。与低碳采购相关的利益主体有产业链上游供应商、下游消费者、政策制定者、投资者、行业机构、认证机构等;各利益主体需要形成协同减排,最终确保低碳采购的完成。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查阅下载3万+精选资料,年享1万+精选更新

(星球内含更多未发布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