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行业深度:工业机器人国产化加速,寻找产业链强阿尔法.pdf

■看好工业机器人赛道,受益智能制造、国产化双重驱动

工业机器人为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IFR、中国电子学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609亿元,全球占比45%,为第一大市场。2022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28万台,2011-2022年CAGR26%,十年间销量扩增十倍。2021年韩国/日本/德国/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分别为1000/399/397/322台/万人,我们认为我国渗透率仍具备翻倍空间:①从经济性看,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人力成本提升,机器替人为大势所趋。②从政策导向看,2023年1月工信部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目标2025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受益机器替人及机器人政策导向,我们预计2022-2025年我国机器人销量CAGR为14%。

■工业机器人国产化提速,关注大六轴、焊接等低国产化率环节

IFR、中国电子学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仅35%,国产龙头埃斯顿/汇川机器人市占率仅6%/5%,国产化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23Q1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41%,同比提升9pct,国产化提速。我们认为国产化率较低的环节成长空间大、壁垒高、盈利能力较好,是行业阿尔法来源之一,我们将国产化率较低的环节总结为三点:①大六轴:2022年国产化率仅17%,国产龙头埃斯顿份额8%,引领国产替代。②汽车3C:2022年汽车及3C行业机器人销量占比达47%,市场大、国产化率低,在锂电与汽车融合趋势下,国产品牌由光伏、锂电拓展至传统3C、汽车行业。③焊接:2021年焊接机器人国产化率仅34%,凯尔达专注于焊接机器人业务,埃斯顿通过收购CLOOS补齐国内厚板焊接短板,未来有望在焊接领域取得突破。

■工业机器人下一个风口:AI自然语言及具身智能

工业机器人痛点在于开发交付门槛较高,需要专业工程师手动编写代码、反复调试后,才能匹配产线特有的任务需求,高昂成本极大阻碍了工业机器人的普及。在AI大模型趋势下,工程师可通过大模型自动生成代码指令完成机器人功能的开发与调试,用日常对话的方式来指挥机器人。2023年年初,谷歌推出视觉语言模型PaLM-E,并运用到工业机器人上,根据环境变化寻找行动方案,无需任何人类引导。2023年阿里巴巴将千问大模型接入工业机器人,成功用对话操控机器人工作。在工业领域内,机器人能够与人类直接对话,加速应用实现及潜在应用领域渗透率飞跃,是未来十年最重要的机会之一。

■寻找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强阿尔法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中优选强阿尔法,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思路:(1)上下游全产业链布局,应对可能到来的行业格局分化;(2)国产化率低、壁垒较高的环节:大六轴、汽车3C、焊接;(3)规模持续扩大,有望迎来盈利能力上行。根据以上条件,我们筛选出7家机器人产业链核心标的进行梳理,分别为发那科、埃斯顿、汇川技术、新松机器人、埃夫特、华中数控、凯尔达。

风险提示:制造业复苏不及预期、工业机器人国产化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查阅下载3万+精选资料,年享1万+精选更新

(星球内含更多未发布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