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消费预期指数报告-分众传媒&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新华社.pdf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从需求侧看,我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消费多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对居民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我国正在加快向消费主导型经济转变。202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4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55%左右。

从供给侧看,我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是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家电、塑料、五金、食品、陶瓷等行业100多种消费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消费品工业规模巨大,高品质服务供给增长迅猛。2021年,消

费品工业总产值14.81万亿元。未来一段时期,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提升,消费增长动力将更加强劲,消费品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消费将持续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目前,反映消费情况的指标主要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消费者物价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居民收入水平、人均实物消费量(如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用用量)、现代化生活设施普及程度(如自来水普及率、宽带普及率)等,这些指标有一定的滞后性、单一性,应用范围相对受限,对消费新趋势新变化的反映还不够全面。产学研各界迫切需要有一个能够及时、切实、动态反映消费趋势的预期性、综合性、引领性指标。因此,开展消费预期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挖掘应用,发挥学界、媒体以及专业化大数据机构各自的优势,利用关联行业映射,联动消费品生产者和消费者行为表现,构建一个切实反映消费多元化、数字化等真实情况的指标,对理论研究、经济运行、投资分析、

企业决策具有重要价值。

所谓消费预期指数,是指居民对未来一个时期消费预期走势的综合判断。本报告设计的消费预期指数由4个方面构成:一是消费能力,反映居民的实际消费购买力;二是消费热度,反映社会各界对消费领域及相关行业的关注度;三是消费感知,反映消费者、生产者和专家对未来消费增长情况的预期判断和信心;四是消费环境,反映相关支持政策、监管政策、关联性政策及疫情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居民消费涉及衣、食、住、行、康、乐、综合消费以及日常用品消费等8个领域,相应的代表性消费细分行业为:衣着类、食品类、居住类、出行类、医疗保健类、教育文化娱乐类、综合服务类、日常用品消费类。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