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研究:具身智能-下一波人工智能浪潮?.pdf

上周(2023/5/15-2023/5/19)SW机械设备指数上涨4.01%,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分类中排名第3;沪深300指

数上涨0.17%。年初至今,SW机械设备指数上涨6.45%,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分类中排名9;沪深300指数上涨

1.88%。

核心观点:

英伟达创始人提出具身智能是有望成为下一波人工智能浪潮。5月17日,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2023年ITF世界大会上发表演讲并提出“人工智能和加速计算正在共同改变技术行业。下一波人工智能浪潮将是一种被称为具身Al的新型人工智能,即能够理解、推理并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智能系统。”

具身智能机器人有望成为Al的最终载体,核心在于感知层、认知层。我们认为具身智能机器人能够像人一样在环境中交互感知,自主规划、决策、行动并完成相应任务,技术原理包括感知层、认知层、执行层三大层面。从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来看,工业机器人主要根据控制系统发出的指令信号控制机器人主体完成任务,主要依赖于机器人的执行层;而与工业机器人不同,具身智能机器人若能像人一样与环境交互、感知、决策、完成任务,将不得不提升感知层和认知层的能力。

谷歌PaLM视觉模型、多模态大型语言模型横空出世,为机器人注入灵魂,具身智能机器人未来或已来。感知层和认知层是工业机器人向具身智能机器人迈进的门槛,而今年来机器视觉和多态语言大模型的快速迭代有望大幅提升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1)感知层:人类的五大感官中视觉的获取的信息占比超80%,机器视觉能力对于感知层面至关重要,22年3月,谷歌发布最大的视觉-语言模型PaLM,最终参数量高达5620亿,有望提升

机器人感知能力;2)认知层:GPT-4出现让机器人对于现实世界中图像、文字、数据的理解进入新台阶,根据微软最新的一项研究,将GPT拓展至机器人领域,实现语言控制机械臂、无人机等多个平台。

机器人行业格局或迎来巨变,远期具身智能机器人需求量远高于目前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我们认为未来机器人的核心在于感知层和认知层,因此算法类水平高的科技企业或在未来机器人市场具有更大主动权,行业的格局未来或以头部科技企业为主;从远期潜在需求量来看,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制造业、家政服务、商业服务等多个领域

均有潜在需求,未来具身智能机器人的需求量将远多于目前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

埃斯顿: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持续夯实竞争实力。埃斯顿是国内工业机器人龙头,切入新能源市场:主营业务模块包括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和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两大板块,产品下游涉及3C、光伏、航空航天、鲤电、汽车零部件等行业。公司延伸在汽车制造、焊接系统等市场,充分打通“核心部件+本体+集成应用”全产业链技术。预计23-25年归母净利润为2.83/4.94/7.91亿元。

国机精工:轴承+超硬材料构造成长潜力,提质增效可期。轴承业务:特种轴承夯实基本盘,高端民用轴承引领国产替代。公司特种轴承受益于国家航天蓬勃发展,预计22-24年收入复合增速为25%;民用风电轴承受益于大功率风电主轴轴承的产业化,预计公司23-24年风电轴承收入2.3、3.3亿元。重视提质增效,利润释放可期。1023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3.85%,同比+13.21pct,我们判断主要是低毛利率的贸易业务占比下降所致。未来预计随着公司核心业务的发展,利润释放弹性快于收入弹性,预计23-25年归母净利润为3.00/4.08/5.23亿元。华中数控:国产数控系统领军者,而今迈步从头越。18至21年公司数控系统与机床业务收入实现高增长,增速

分别为16.89%/51.87%/35.32%,公司国内市占率从18年1.31%提升至21年3.89%,份额持续提升。此外,卓尔智造集团成为公司控股股东,资金支持/机制优化加速公司成长。随着数控系统国产替代加速,公司有望释放利润弹性。国产高档数控系统在国产机床中市占率由专项实施前的不足1%提高到31.9%,而目前支持政策持续加码,国产替代有望加速,公司有望大幅提升利润率,预计23-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12/2.00/3.09亿元。中国船舶:船舶行业大周期复苏,扩张需求+替换需求共振。周期降至:船舶行业二十年一周期,2021年海运景气度回升明显,全球新接船订单(按万载重吨统计)同比+97.2%,创2013年以来新高。格局优化:全球产能基本出清,世界造船看中国。目前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占全球造船市场份额50%,国内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2022年我国有6家造船企业进入全球前10强。公司作为造船行业龙头,在手订单量价齐升+成本端下行推动2023-2024年业绩高增。2021年开始新造船价格持续上升,订单量价齐升有望带动公司业绩高增,预计公司2023-2024年船舶造修营收同比+27.7%/+14.6%;利润端,造船板价格自5M21开始持续下降,公司新交付订单盈利能力有望上升,预计2023-2024年公司船舶造修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5.1%/18.5%。预计公司23-25年归母净利润为

4.64/29.96/55.20亿元。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