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北京作为首都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资源丰富,是中国数字化发展进程中的创新引领者和产业先行者。北京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显著,按照“上下结合,并串结合、统分结合”的建设原则,以“筑基”为主要任务的智慧城市1.0建设基本完成,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全域应用场景开放和大规模建设的2.0阶段,力争打造“百亿产业孵化器” “政府变革新抓手” “智慧生活新体验” “科技创新策源地”。
为深入推进北京市智慧城市发展,努力建设全球新型智慧城市,展示北京智慧城市建设成果,2023年3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共同发起《2023北京智慧城市创新应用案例集》案例征集活动。截至2023年3月底共征集到74项案例。协会组织遴选了一批技术先进、模式创新、成效显著的智慧城市创新应用案例,针对北京智慧城市创新应用案例共性基础、综合应用、领域应用等部分的每个案例的应用背景、应用特色、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和分析,完成了《2023北京智
慧城市创新应用案例集》。
目前,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智慧城市数字底座持续夯实,领域智慧城市建设亮点纷呈,数据开放水平稳步提升,智慧城市场景开放试点逐步完成。总的来看,北京智慧城市创新应用表现出以下特点:
1.智慧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元宇宙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城市建设和发展面临许多契机,北京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显著,按照“上下结合、并串结合、统分结合”的建设原则,以“筑基”为主要任务的智慧城市10建设基本完成,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全域应用场景开放和大规模建设的20阶段。
2.城市大脑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内容
当前,“城市大脑”在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城市交通管理、社会治理、治安防控、生态环境保护、政务便民服务等方面效果显著,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更强大的决策、控制和服务支撑。例如,回天地区城市大脑搭建形成“1+1+3+N”体系架构,即“1”批基础设施, “1”个数据底座, “3”个用户端, “N个应用场景,形成领导驾驶舱及指挥调度中心(大屏)、区级综合治理平台(中屏)、移动端应用综合服务平台(小屏)三屏联动体系,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数据互联互通,完成基层治理、社区管理和交通出行三大领域九个应用场景的建设,为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居民共治、科技赋能的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体系提供了应用典范。
3.城市数据资源正在由数据孤岛向开放共享转变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2023年1月1日实施的《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规定了数据汇聚、利用、开放、交易等规则,提出了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围绕消除“数据烟卤”,北京市建设数据平台促进数据应用融合,积极推动跨层级、跨部门政务数据共享,挖掘数据价值。例如,北京市经信局基于目录链的数据汇聚共享机制,建设北京市大数据平台,开展数据全生命周期治理,对数据进行快速关联查询、分析,按需为各区、各部门提供数据、接口、标签等多种服务,充分释放公共数据价值,促进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
4.城市治理模式向多方共建共治共享发展
智慧城市发展将从“重建设、轻运营”的模式逐步向“建设和持续运营并重”的模式转变。在整个智慧城市服务体系中,政府是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的主要推手,对平台健康发展起着火车头的角色;大型科技公司为代表的建设方决定了智慧城市服务平台的技术基础服务能力;运营方则是智慧城市服务平台不断迭代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智慧城市服务平台相关主体的多方协同将进一步助力城市治理能力提升。比如,北京市政务云按照”企业投资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建设,由太极投资建设并运营太极云,这种模式使得运营方更加灵活多元化,同时有利于吸引更多企业落户本地,培育城市发展的产业链。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