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5 年).pdf_下载

前 言
算力作为数智时代的新质生产力,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数字技术变革的重要引擎。其技术进步与广泛应用催生了以算力服务为核心的新型商业模式,形成了资源配置高效、价值交换灵活的经济形态一—算力经济。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算力经济的发展是推动数字经济向高阶跃迁的关键。
算力经济的发展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影响我国经济的运行特点。从微观来看,算力经济的发展提升企业技术能力和运行效率、推动降本增效。算力平台促进算力市场供需对接并通过网络效益实现价值释放。从宏观来看,算力经济能够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生产要素节约利用与经济绿色转型。
当前,我国算力经济发展在资本、人才、能源要素驱动下,供给侧资源能力持续增强,结构不断优化,模式不断创新;需求侧受技术进步和应用深化推动,市场缺口持续扩大。算力经济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溢出效应,其规模扩张与政策支持有力促进了GDP增长。然而,我国算力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顶层设计不完善、地方特色模式待探索等瓶颈问题。在全球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算力经济已成为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战略支点。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强化战略布局和前瞻规划,是增强我国全球竞争力的必然举措。
时间仓促,报告仍有诸多不足,恳请各界批评指正。后续我们将不断更新完善,如有意见建议请联系中国信通院研究团队:dceco@caict.ac.cn。

一、算力经济理论基础
(一)算力经济概念背景
早期“计算能力”概念未与经济领域形成紧密关联。“计算能力”主要用于衡量计算技术的发展水平,因此通常与超级计算机、CPU等硬件技术指标相联系。超级计算机的核心功能主要集中于科学研究领域,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和技术探索,较少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现实需求。同时,科研与基础研究往往具有资本投入周期长、投资风险较高的特点,其投资回报周期、回报率以及经济效益难以精确量化评估。
算力外溢作用凸显,算力经济方兴未艾。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一方面,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数据量飞速膨胀,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持续演进。二者对于数据计算、存储、传输的需求显著提升,进而对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算力的作用不再仅仅局限于评价超级计算机的发展水平以及为基础科研活动提供支持,而是通过实现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要素互通和高效配置,带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跃升,加速外溢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经济效益也更加容易计量。算力已从“被动支撑”转向“主导规则制定”的核心驱动力,算力经济也不再是“可选项”,而是数字文明升至智能文明的必经环节。
算力经济理论探索深化,学术研究日趋活跃。目前学术界已存在对于算力经济的诸多探讨。温晓君、张金颖等人从计算技术的演进角度说明“计算+”赋能行业的算力经济已展现出旺盛活力,有望成为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新的增长极1;章玉贵从生产力与国际竞争优势角度说明算力经济具有提升中国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功能2;徐宏潇从全球资本扩张的角度阐释算力经济全球化的理论逻辑,并说明这种趋势对于中国的影响,进而提出应对策略3;孙德尔、谷国锋提出算力需求场景的拓展催生了算力经济,并指出我国算力经济发展面临区域协同不足、算力赋能作用待释放、行业算力资源应用条件待完善、算力安全保障需升级等问题4;李双杰、杜春香等人通过构建中国算力经济综合指数,对全国各省及直辖市的算力经济发展水平进行量化比较,得出各省市算力经济发展差异特点的结论⁵。已有研究普遍指出算力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中长期增长的重要引擎,其发展不仅关乎技术进步与产业赋能,更涉及区域协同、安全保障与全球竞争格局。然而我国算力经济的发展仍面临区域发展不均、资源利用不充分、协同机制缺失等关键挑战,亟需系统性政策支持与战略布局。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报告已上传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深度报告下载及1年更新,到期续费仅需5折

(如无法加入或其他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