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低空商业化加速落地,产业链价值加速释放。无人机是通过无线电遥控或自主程序控制的不载人飞行器,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无人机仅用于军事,2014年至今,在技术和政策的双轮驱动下,无人机已具备小型化、低成本、智能化的特征,下游应用拓展至民用和军用两大类。无人机产业链包括上游的零部件制造及系统软件研发,中游的飞行系统、地面系统、任务荷载系统和整机组装,以及下游应用场景。在成本分布上,工业无人机中载荷设备成本最高,占比达41.73%,导航及通信模块占比15.72%、复材及结构件占比13.31%。军用无人机中,机载成品成本占比65.7%,地面站系统约17%。随着低空商业化加速,我们预计相关产业链有望充分受益。
军用无人机:颠覆传统作战范式,重塑未来战争。现代战争中,军用无人机凭借其零人员伤亡、高效作战性能和低成本优势,已发展成为关键的战略武器系统,其作战任务范围不断拓展,从最初的侦察监视、战场支援等辅助性任务,逐步扩展到防空压制、精确打击甚至导弹防御等核心作战领域,实现了从战术支援到战略打击的质变。军用无人机按大小可分为引导打击的FPV小型无人机、巡飞压制的中小无人机、精确打击的大型无人机。当前无人化作战装备发展已进入新阶段,无人机系统应用成效显著,有人、无人系统协同任务构成新体系,正在催生军事变革与新战争样式,成为各军事科技强国争夺的战略制高点。
民用无人机;工业端渗透提速,应用场景广阔。工业无人机快速发展得益于技术和政策的双轮驱动,2024年中国B端无人机市场规模约为1215亿元,其中农林植保、测绘勘察、安防监控规模为最大的三个市场,分别占比达到23%、22%、13%,预计到2029年B端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3000亿元。当前农林、勘察、物流及安防四个场景商业化进程突出,四大板块增速均超过17%,呈现出稳健的市场基础和较强的增长动力,有望成为未来核心应用支柱的潜力。2025年7月19日,雅鲁藏布江墨脱水电站正式开工,总投资约1.2万亿。林芝市以墨脱县为试点,积极探索“无人机十”应用场景。墨脱水电由于地理环境不稳定,工业无人机将有望在载物运输、测绘及救援方面为墨脱水电站建设深度赋能。
物流市场规模扩张,低空运输向远距离大载重过渡。根据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360.6万亿元,较同期增长8.2万亿元。近几年来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趋于饱和,公路、铁路和水路等传统运翰方式收入增长均出现减缓。低空物流无人机的兴起,正在重构城市空间利用模式。根据民航局发布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路线图》中提出,到2025年实现短距离低速轻小型配送机逐步成熟;到2030年实现域市中短距离快速中小型物流配送无人驾驶航空器逐步应用;到2035年,域市中长距离快速中大型物流配送无人驾驶航空器逐步推广,未来无人机商业化将逐步从“短距离轻量化”向“远距离大载重”过渡。
1.低空商业化加速落地,产业链价值加速释放
1.1.“政策+技术”双轮驱动,无人机应用持续拓宽
无人机是通过无线电遥控或自主程序控制的不载人飞行器,集成了传感器、通信、信息处理、智能控制和航空推进等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典型应用。中国无人机发展历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1)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仅用于军事,主要应用于靶机、侦察等领域。在20世纪50至70年代的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广泛部署了具备实时遥控功能的无人机系统。这些无人机通过搭载电视摄像机、数据链和图像传输设备,由地面或空中操作人员远程控制执行侦察任务。该技术的实战应用显著促进了无人机在军事侦察领域的发展进程。
2)20世纪80年代至2008年,军事逐步向民用渗透,同时在海湾战争等战争和地区冲突中,无人机侦查依然发挥重要作用。
3)2008-2014年,工业无人机应用开始增多,航拍、农林植保、电力巡检、快递运输、测绘等民用领域拓展了无人机的用途。
4)2014年至今,在技术和政策的推动下,无人机具备小型化、低成本、智能化的特征,商业化进程得到加速。在2022年2月爆发的“俄乌冲突”中,各种无人机开始大量投入使用,成为了战场中的关键力量。无人机可分为民用无人机和军用无人机两大类。民用涵盖B端工业(安防监控、农林植保、电力巡检等)及C端消费级(个人及影视航拍等)两大分支,其中大疆创新占全球消费无人机市场七成以上份额,处于龙头地位。在军用无人机方面,下游可分为非杀伤、软杀伤和硬杀伤用途,非杀伤无人机主要用于运输和侦查,软杀伤多以充当诱饵,迷惑敌方,硬杀伤则采取微波、激光和传统火力等方式,摧毁敌方目标。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完整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最新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