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提出“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工作任务,预期到2025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13%。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告显示,2023年,全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到16.87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3.04%,已提前实现2025年目标。
战略规划司进一步组织开展统计分析,数据表明,2023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在支撑新质生产力形成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产业规模稳步壮大,信息通信产业占比超过四成。2023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到16.87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3.04%,比上年提高0.44个百分点①。七大专利密集型产业中,信息通信技术制造业,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合计达到7.14万亿元,占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2.33%。有力支撑了新质生产力形成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二是创新投入持续加大,占据全国企业近五成研发经费。2023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R&D经费内部支出达到1.2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82%,投入强度②达到2.58%,比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较2018年提高0.52个百分点,是非专利密集型产业的2.17倍。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达到49.08%,比上年提高0.53个百分点,占据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半壁江山。
三是吸纳就业不断增加,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其他产业。2023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就业人员共5081.21万人,比上年增加164.56万人,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6.86%,比上年提高0.16个百分点,较2018年提高0.68个百分点。2023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劳动生产率①达到33.75万元/人,是非专利密集型产业劳动生产率的2.06倍。
世界范围来看,美欧最新报告②显示,美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4%,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为13%,欧盟分别为17.4%和11%,均明显高于我国水平。相比而言,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仍有充足成长空间,发展潜力大。国内来看,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以不到全社会7%的就业人员,集聚了全国企业近五成的研发经费,产出了七成左右的发明专利,贡献了全国13.04%的GDP。我国应进一步加大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支持力度,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更好支撑新质生产力形成和高质量发展。
第一部分 研究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知识产权作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提供着重要的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充分挖掘专利价值,大力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要“更好保护和激励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提出,到2025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5%。开展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监测对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追踪国际专利密集型产业研究最新动向,开展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监测,有利于在全球产业经济格局下衡量、评估和比较我国相关产业发展状况,为我国由知识产权大国向强国迈进,增强产业竞争力提供更加广阔的国际视野。
大力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是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将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需要健全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核算与发布机制,加强统计监测评价,更好反映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成效。
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是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加强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监测,有利于更加准确把握知识产权与产业经济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引导创新资源向先进生产力倾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
总之,开展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监测,能够为专利密集型产业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数据依据,有利于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促进知识产权转换为现实生产力,更好助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完整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最新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