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自2025年1月特朗普政府就任以来,美国已实施多轮关税加征措施。当前美国加权平均关税税率已攀升至193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尽管4月初对多数贸易伙伴宣布对等关税暂缓执行,亚太区仍有多个市场面临不低于10%的关税负担。
中国此前面临最高达145%的加征关税税率,5月12日美中双方通过联合声明达成临时性调整,将对华加征关税税率阶段性下调至30%,为期90天,为两国后续谈判创造缓冲空间。东南亚部分市场同样面临显著关税压力。值得关注的是,涉及特定行业的关税政策,如针对所有进口汽车征收的25%关税,仍维持不变。
2024年,中国仍是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贸易规模仅次于加拿大与墨西哥。同时,还有五个亚太经济体在美国主要贸易伙伴中跻身前十。鉴于亚太区占美国货物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现行关税政策对该地区产生的影响不容低估。世邦魏理仕基于2025年5月13日的关税政策及市场情况发布报告,揭示关税措施可能对亚太区经济、仓储物流、办公楼及投资市场带来的潜在影响。
对经济的影响:
面对美国可能推行的对等关税措施,亚太区经济在2025年或将面临增长放缓压力。世邦魏理仕认为,亚太区全年GDP增速预期将下调约0.5个百分点至3.5%。不同经济体的受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中国及东南亚等经济体将承受更显著冲击。
对中国而言,Capital Economics分析显示,此前145%的高额加征关税或使2025年GDP增速减少0.5至1个百分点。随着5月12日税率调整,其影响预计有所减弱。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对美出口依赖度已持续下降——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对美出口占比从2017年的19.0%降至2024年的14.6%,中国经济增长将更多依赖内需驱动。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已通过下调基准利率及存款准备金率以释放更多流动性。同时,政府配套推出一系列支持科技、房地产等领域的融资支持举措。未来政策着力点将聚焦于稳定楼市、刺激居民消费及鼓励科技创新等以提振经济。
东南亚的贸易依赖型经济体同样面临不小的风险。以越南为例,其受益于“中国+1”产业转移策略,2024年对美出口占GDP比重达30%。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泰国对美市场敞口亦较高。当前这些国家正积极推动与美贸易磋商,谈判结果将直接影响其年内经济走向。其中,新加坡虽仅适用10%关税,但作为区域供应链枢纽且与受关税冲击经济体贸易往来密切,其传导效应可能被放大。
美国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或将对日韩经济构成下行压力。然而,两国多数车企已在北美设有生产基地,日本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与相关车企财报显示,目前在美销售的日系乘用车中仅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需从日本本土进口。
澳大利亚与印度所受关税直接影响相对有限。澳大利亚对美出口占其GDP比重不足1%,经济关联度较低。印度经济则主要以内需而非出口驱动。但需要警惕的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及短期市场波动加剧或将给两国带来间接影响。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完整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最新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