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两轮车专题报告二:重走白电格局优化之路,龙头强者恒强.pdf

电动两轮车与空调属性类似,复盘空调格局优化之路,价格战、原材料涨价、渠道变化是重要推动力。电动两

轮车与空调同属于家庭耐用消费品,且国内市场均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但空调却率先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对两轮车行业的发展有一定参考意义。复盘2001-2005年空调市场的格局变化,在价格战、原材料涨价、KA渠道崛起的影响下,中小厂商被迅速出清。根据2006年空调白皮书数据,品牌数量从400个骤减至30个,三足鼎立格局逐步形成。而电动两轮车行业早期出清较慢,主要原因在于头部厂商未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小厂可以依靠低价的零部件、低渠道费用等成本优势,在价格战的压力下依然有生存空间。

目前电动两轮车行业已发生深刻变化,供给侧改革、渠道管理趋严、《新国标》等压缩了长尾厂商赖以生存的低成本优势,同时多轮价格战加速了行业出清。(1)供应链:供给侧改革打击了上游分散且不合规的零部件供应商,根据爱玛科技招股说明书,国内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从2012年的1930家锐减至2014年的400多

家。(2)渠道:头部厂商加强对渠道管理,禁止下沉市场门店同时运营多个品牌,小厂的渠道费用压力加大。

(3)生产门槛:《新国标》出台后,电动两轮车的生产门槛提升且管理更加严格。这些因素共同规范了行业生态,提升了行业门槛,压缩了小厂的价格优势,增加了其经营成本,导致在近年价格战压力下,行业快速出清。根据艾瑞咨询数据,电动两轮车企业数量已经从2013年的2000家下降至2019年110家。目前行业形成了雅迪、爱玛两强格局,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21年CR2份额已达到53%。

展望未来,电动两轮车行业马太效应将逐渐凸显,龙头份额有望持续提升。(1)成本方面:根据年报,头部厂商年产量超1000万辆,已达中型厂商的4倍以上,规模效应带来成本优势。(2)品牌方面:龙头先发优势明显,早期通过明星代言与大量广告投放建立了较强的品牌认知,中小品牌难以追赶。(3)渠道方面:电动两轮车依赖线下渠道承担宣传、销售、售后等职能,根据各公司2022年报,龙头门店均达到3万家以上,远超小

厂。(4)产品方面:两轮车智能化趋势明显,对厂商的研发、供应链管理能力要求更高,头部、创新厂商占据

优势。(5)供应链方面:电池新技术路线涌现,龙头正凭借资金与研发优势积极探索,未来有望向上游延伸。投资建议:看好电动两轮车市场的长期增长空间,国内保有量仍有增长空间,海外蓝海市场亟待拓展。我们建议关注电动两轮车领域龙头企业雅迪控股(01585.HK)与爱玛科技(603529.SH),以及产品相对高端,创新能力较强,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九号公司 (689009.SH)。

风险提示:《新国标》执行力度不及预期;新品研发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电动两轮车与空调属性类似,但空调率先形成了稳定的市场格局。电动两轮车与空调同属于家庭耐用消费品,且具有产品较为同质化、线下渠道销售占比高等诸多类似之处。此外,两者国内市场均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但空调却率先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参考格力电器《增发A股招股意向书》数据,2006年空调行业CR3已占据55%的市场份额。而直到2016年,参考艾瑞咨询《2022年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白皮书》,电动两轮车行业CR3仅占据25%的市场份额。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