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强科创能力建设,关键要构建创新生态。“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注重发挥市场力量吸引国内外各种创新资源要素参与其中。随着数字技术广泛深入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打造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数字创新生态,成为全球创新的重要方向。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之“筋骨”,更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面对数实融合加速,工业企业需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之间的协同和共享,构建合作共赢的创新生态,推动技术创新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加速融合,才能实现更有效的创新突破,进而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基于此,施耐德电气联合产、学、研、用各方,在2020年发起“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为产业上下游伙伴构建活力充盈的创新“栖息地”,建立技术创新与落地的多方合作机制,以技术融合创新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走深向实。
今天,我们发布《绿色智能制造创新生态图谱2023版》,汇集了3年来“创赢计划”在技术创新、场景融合等纬度中的优秀成果,有效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期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模式,引领行业创新。同时,生态图谱以细分行业和生产流程的全生命周期为脉络,梳理形成创新生态全景图,为行业用户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借鉴。随着开放的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不断扩展,亦将形成稳固的创新联盟,产出越来越多的融合创新成果,为工业领域的创新发展持续赋能。
在推动工业创新发展这场“攻坚战”中,施耐德电气愿与所有合作伙伴一道,协作共赢,共建创新生态,一起迈向更加可持续的未来工业。
在科技日新的数智化时代,企业和市场的边界被不断重构,企业面临的最大课题是如何保持生命力。大型企业如果仅仅依靠内部资源进行创新,显然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开放场景,和小公司共同创新,打造良好生态,才是必然选择。开放创新不仅有助于降低大企业创新的风险,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巩固市场地位,还能通过知识交互和共享产生溢出效应,促进创新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这不仅关乎企业当下的生存,更关乎企业的长远发展。
施耐德电气“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是大企业创新的经典案例。与创赢计划合作的三年,也是疫情最重的三年。这三年,我们见证了施耐德电气创新的耐心、对小公司的尊重、内部积极向上、平等对话的企业文化,也见证了创赢计划里创业公司的蜕变,有的得到市场认可拿下更多订单,有的获得资本青睐完成融资。创赢计划不是秀场,创业公司学习到在战略上如何打造可复制的产品和服务,在细节处如何雕琢产品手册和销售话术,从而收获品牌的升级和订单的增长。
春暖花开时分,在施耐德电气和创业邦双方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推出《绿色智能制造创新生态图谱2023版》,系统呈现了过去三年积淀的优秀案例,从管理创新到生产流程各环节的技术创新,涵盖了12个行业中的27个场景应用,堪称是企业数智化方案的实用宝典,也是施耐德电气开放创新的成果
集锦。
展望未来,企业间的竞争将演变为创新生态系统间的竞争。联合生态合作伙伴,发掘更多商业机会,才能找到企业再次腾飞的第二、第三曲线。同时,善待生态链伙伴、保持创新和团结向上的文化,拥有长线视野和对创新的包容和耐心,才是穿越技术和经济周期的关键法宝。
知易行难,大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需要大企业、小企业、政府和投资机构深度、高效的融合。创业邦作为中国创新生态平台的连接者,与有荣焉。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