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4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280.85万亿元,2022年同期广义货币量是250万亿,相当于一年内增长了
30.85万亿;2022年中国的GDP为121万亿元,相比2021年的115万亿元,同比增长6万亿元;仅从2022年至今的数据来看,与30万亿新增流动性相匹配的GDP增长仅为6万亿,广义货币的增长是GDP增长的五倍。既然增量如此错配,我们需要考虑这些货币流向了哪一类资产。
通过分析,超额释放的流动性大部分进入了包括同业拆借及质押回购业务的同业市场,并因此造成了资金在金融机构间空转的现象,但这并不完全由金融机构主导,本质则是流动性的“供需失衡”,宏观经济目前处于弱复苏阶段,实体经济对于资金的需求并未完全恢复,资金更多只能在金融机构间流动。
超额流动性持续进入同业市场必然推高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总资产和净资产规模。过去3年,中国三大类金融机构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的合计总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可以理解为净资产),一直都在保持着持续的高增长,为非银企业今年估值的整体抬升打下了基础。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