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特斯拉柏林工厂生产的搭载比亚迪刀片电池的Model Y交付,有望推动比亚迪电池装机量持续增长,进一步稳固比亚迪电池装机份额。此外,特斯拉柏林工厂首次使用中国品牌的电池,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电池厂商已经具备国际领先的技术实力以及供应能力,是全球电动化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军者。长期来看,欧洲电动车增长趋势仍然明确,在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的带动下,中国锂电池产业链有望加速出海,具备国际化供应能力的企业有望通过欧洲电动车市场的发展获得增量空间。
> 广东省能源局印发《广东省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近日,广东省能源局制定了《广东省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加快终端用能电气化”。从市场端来看,根据中国充电联盟、公安部数据,截至2022年底,国内公共+私人桩保有量为521.0万台,以2022年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310万辆计算,车桩比为2.5:1,与2021年底的3.0:1相比,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完善,持续出台相关政策,例如:2023年1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及“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比例
力争达到1:1”的目标。我们认为,整车和充电设施的发展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未来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以及政策的推动下,国内充换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望持续优化。同时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提升会促进充电桩使用率的提升,因而充电运营端将会充分受益。
国内新能源汽车完成认知度和接受度提升的初级阶段,在驱动力由政策端向市场端逐步转变的过程中,新能源汽车进入加速渗透阶段。海外电动化决心明确,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实现共振。技术革新为推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有望带来性能、成本、安全性等多方位的提高。持续看好积极拥抱新技术和竞争优势显著/格局优化的两条投资主线,具体包括:
1)复合集流体:具备成本、能量密度、安全性等多方面的优势,设备端、电池端、材料端共同发力,持续推动产业化应用,关键设备、工艺和材料端需求有望提升。
此前,2022年4月13日,广东省政府印发《关于印发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海上风电, “十四五”时期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约17GW。今年3月20日,广东省发改委印发《关于下达广东省2023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的通知》,其中规划2021-2024/2021-2025/2022-2024/2023-2024年重点建设项目分别约
5.5GW/1GW/1.64GW/0.35GW,合计约8.5GW海上风电项目计划在2025年之前完成项目建设,海上风电及配套项目估算总投资额超1800亿元;另有2023年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包括汕头洋东海上风电项目0.3GW、汕头海门(场址
一)海上风电项目0.7GW、汕头海门(场址二、三)海上风
电项目0.55GW,共计1.55GW。
广东省积极布局海上风电项目,有望提振海风产业链相关产品需求,利好在广东具备属地优势的企业,我们持续看好海风管桩塔筒、海缆、海上零部件等相关环节。
> 储能产能布局持续扩张
我们认为,今年以来储能电池厂商竞相发布产能规划,国内外储能电池产线持续布局。近期,亿纬锂能拟发行可转债,部分用于拟建23GWh的圆柱磷酸铁锂储能动力电池项目;鹏辉能源也在4-5月公告河南、山东、衢州拟建储能电池项目;派能科技宣布全资子公司与意大利公司Energy S.p.A.共同投资派能科技的首座海外储能工厂。随着国内外储能规模的持续扩大,电池端的产能不断扩张可为后续需求的快速提升提供支撑。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