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大型PLC自主可控白皮书.pdf下载

第一章:中国PLC自主可控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PLC归属为工业操作系统领域
本篇白皮书聚焦于大型PLC产品的深度研究,该品类属于工业操作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1.工业操作系统概述
工业操作系统是指能够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工业数据,监测生产过程,管理控制单元,并保障生产安全的系统。主要包括嵌入式软件、工业协议以及工业控制单元(PLC、DCS、SCADA、SIS、嵌入式软件等)。(如图1.1)

2.国家安全战略下,工业操作系统自主可控的重要性
工业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于国防安全和经济民生领域,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国家基础设施的持续安全生产运营。因此,研发并生产自主可控、智能化的国产工业控制系统,是保障国家工业安全发展的必要途径。(如图1.2)

2.1重要性1:工业操作系统是工业生产的“神经中枢”
工业操作系统是工业生产的“神经中枢”,能够协同各部门与环节。当前工厂现场的信息流均围绕DCS/PLC等操作系统展开,由其控制生产现场与上层企业信息系统间的数据流高效流转,从而提升整个生产过程的协同效率。
2.2重要性2:工业操作系统是关乎国家安全的“命门所在”
工业操作系统作为生产控制指令下达与工况状态传输的核心枢纽,其安全性至关重要。一旦遭到监听、篡改或瘫痪,将直接导致系统设备故障乃至生产安全事故,严重影响石化、钢铁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稳定运行,甚至对国家战略安全构成威胁。
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深度调整,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已成为维系国家发展命脉与保障产业安全的战略性基石。近期,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国际芯片巨头英伟达(NVIDIA)实施约谈,这一举措进一步凸显了在关键领域构建供应链韧性与捍卫信息战略安全的极端紧迫性。它警示我们,过度依赖单一外部供应商或核心技术,不仅面临“断供”风险,更将对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形成潜在重大威胁。
在此背景下,企业各级领导应从国家及企业信息战略安全出发,在工控行业未雨绸缪,协同推进国产化产品推广应用,助推更新迭代升级。①立足全局,强化战略认知:从维护国家及企业信息战略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认识到推进国产化替代与升级是保障核心业务连续性、抵御系统性风险的必然选择,绝非简单的成本或技术考量。
②前瞻布局,主动作为:在工控领域摒弃“满足基本功能即可”的被动思维,以未雨绸缪之姿,系统评估现有工控体系供应链潜在风险点,精准识别关键软硬件的国产化替代路径与实施窗口,科学制定清晰的国产化推进路线图。
(二)政策力推工业操作系统自主可控,PLC国产化被列为核心攻坚任务
国家层面密集出台多项政策,通过设备更新与资金补助双轮驱动,加速工业操作系统发展,进而撬动对自主可控PLC的需求增长。
1.政策类型一:设备更新政策促进现有设备和新增设备对PLC等工业操作系统的需求
2024年以来,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相关政策密集发布,设备更新将通过提高技术、能效等标准,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增加先进产能等方面来加速制造业升级和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扩大下游设备投资,带动现有设备和新增设备对PLC等工业操作系统的需求量。
2024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了《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指南”提出,到2027年,在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汽车、工程机械、工业机器人等27个重点行业领域共约80万套工业操作系统将完成更新。此次升级将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操作系统的技术水平和性能。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报告已上传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深度报告下载及1年更新。3天内不满意退出星球款项原路退回,欢迎试用。到期续费仅需5折

(如无法加入或其他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