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无负极电池负极集流体表面不预置活性材料,锂离子从正极脱出后,直接在集流体表面沉积与剥离,区别于传统石墨和锂金属
电池。该技术具备更高能量密度与更低的成本,但面临锂枝晶生长和SEI膜破裂重组导致的死理问题,主要解决方向集中在集流体改性、电解液优化、人工SEI膜构建及补锂技引入四个方面。
·在产业进展方面,宁德时代于2025年4月推出“自生成负极”技术,在提升能量密度与循环寿命方面表现显著。该技术通过纳
米级界面层提高离子传导速度百倍,将锂沉积粒径提升10倍,并构建自保护层以抑制副反应,显著增强电池稳定性。比亚迪公开了一项无负极电池专利,采用多孔海绵状集流体,亲锂性由一面向另一面逐步增强,并掺杂锂、钠、镁等亲锂金属元素,显著降低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壁垒,引导锂离子优先在底部沉积,实现自下而上的稳定生长。
建议关注:【中一科技】,公司是无负极技术核心标的,深耕铜箔领域十余年,聚焦高性能电解铜箔,产品分锂电铜箔和电子电路铜箔,其专利布局的锂-铜一体化复合负极材料,层状结构能抑制锂枝晶生长、减少阻抗、改善锂离子电化学性能,电池循环稳定性更优。
风险提示:新技术进展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技术路线改变风险。
常规锂离子电池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石墨/硅碳)、正极集流体(Al)、负极集流体(Cu)、隔膜、电解液6个部分组成,锂离子运动轨迹为:充电时,L+从正极脱出嵌入负极石墨层,形成LiC6,放电时,Li+从负极石墨层脱出,重新嵌入正极。
锂金属电池则是将负极极片的材料由传统石墨或硅碳改成金属锂负极,锂离子运动轨迹与锂离子电池相同,区别在于:充电时,Li+从正极脱出,以金属锂的形式直接沉积在负极表面预制的锂箔上,放电时,金属锂丛锂箔表面离子化,回到正极。
无负极电池的负极集流体表面不预置任何活性材料,锂离子的运动轨迹与金属锂类似,区别在于:锂离子在负极侧的脱嵌和剥离,不是在锂箔表面进行的,而是直接在负极集流体表面进行,Li+从正极脱出,直接沉积在负极集流体表面。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报告已上传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深度报告下载及1年更新。3天内不满意退出星球款项原路退回,欢迎试用。到期续费仅需5折
(如无法加入或其他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