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系列(2):从汽车智驾到机器人:激光雷达的“双轨革命”.pdf

受益于“智驾平权”趋势和成本大幅下降,激光雷达行业进入放量兑现期。行业马太效应显著,行业格局发生明显变动的可能性较小。展望未来,重点关注人形机器人激光雷达增量以及全固态激光雷达技术迭代。我们首次覆盖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其重点产品有望承载2025年智驾平权趋势下的行业增量。

我们看好激光雷达行业的发展,短期内行业主要受益于“智驾平权”趋势和成本大幅下降,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搭载量约320万台,同比翻倍中长期维度,重点关注L3及以上自动驾驶落地,人形机器人激光雷达增量行业马太效应显著,行业格局发生明显变动的可能性较小·我们首次覆盖禾赛科技(HSAI US/目标价27.52美元)和速腾聚创(2498HK/目标价41.89港元),给予买入评级,其重点产品有望承载2025年智驾平权趋势下的行业增量,规模效应下盈利情况边际向上。
θ短期:智驾平权逐步落地,行业确定性强·随着成本大幅下降,激光雷达进入千元时代,推动向15万元(人民币,下同)以下车型加速渗透。2025年初以来,多家车企(包括比亚迪的天神之眼、长安汽车的“北斗天枢2.0”计划)加速推动智驾落地·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2025上半年中国内地乘用车激光雷达前装搭载交付104.4万台,同比增长83.14%,继续保持高增速·2025年1季度,禾赛ADAS产品交付量为146,087台,同比+178.5%。受益于智驾下沉·激光雷达行业正步入业绩兑现期。
θ未来需要关注什么?未来一年内,我们认为可以重点关注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法规的落地节奏·北京市已经在今年4月起实施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我们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类似法规,推动LB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加速规模化应用,这将显著提升单车价值量,利好产业链核心供应商·长期维度,我们认为机器人是更大的增量市场,激光雷达已经成功切入消费级机器人(如割草机器人),未来有望拓展至更多的品类·人形机嚣人方面,激光雷达逐渐成为人形机器人标配。根据我们此前的预计·乐观情况下2035年人形机器人出货超1,000万台·激光雷达搭载同步提升·
θ技术:芯片化、集成化降本求生,全固态完成技术跃迁。目前激光雷达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和成本压力·生存仍然是核心目标。头部企业聚焦芯片化设计提升集成度与生产效率·降低制造与组装成本,同时增强可靠性,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均已完成SPAD-SOC的布局。从长期趋势看,全固态激光雷达凭借更高稳定性·更小体积及更低成本的核心优势,正成为行业主流方向,尤其适合大规模装车应用,是企业技术演进与战略布局的重点。
θ格局:中国企业量产优势显著,马太效应下预计行业格局稳定。中国企业禾赛速腾、图达通、华为四强格局稳固,几乎占据了全部中国市场和近95%的全球市场。相比之下,海外企业多倾向于高性能、高精度和高复杂度的技术方案,但落地慢、成本高。鉴于激光雷达需要软硬件深度协同开发技术壁垒高,且占整车价值量低(不足2%),车企自研意愿弱·我们预计当前中国内地激光雷达厂商主导的高集中度市场格局将长期维持。
θ首次覆盖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给予买入评级。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全球激光雷达市占率领先·2024年两家企业均发布了适用于20万元以下车型的ADAS激光雷达,售价在200美元以内·有望承载2025年智驾平权趋势下的行业增量·首次覆盖禾赛科技(HSAI US/目标价27.52美元)和速腾聚创(2498 HK/目标价41.89港元)·给予买入评级。

投资概要
未来一年内:智驾平权支撑出货量,关注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法规落地节奏
随着成本大幅下降·激光雷达进入千元时代,推动搭载向20万元以下车型加速渗透·行业层面·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2025上半年中国市场乘用车激光雷达前装搭载交付104.39万台,同比增长83.14%。公司层面,禾赛2025年1季度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产品交付量为146,087台,同比+178.5%。结合2025年以来各大车企对智驾的布局,行业步入放量兑现期,增长确定性强,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ADAS激光雷达搭载量超300万台。
未来一年,我们认为可以重点关注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法规的落地节奏·北京市已经在今年4月起实施《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意味着L3级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具备合法上路的法规依据,我们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类似法规,推动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加速规模化应用,通常来讲该级别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单车搭载量3台以上(参考2025问界M9搭载4台激光雷达),这将显著提升激光雷达单车价值量·利好产业链核心供应商。
行业增量: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和更广阔的泛机器人市场
Robotaxi正加速进入商业化阶段,中国的百度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企业快速布局·L4级车型平均搭载5-6台激光雷达,在L3级别有条件自动驾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拉高单车价值量·相较Robotaxi·我们认为机器人是更大的增量市场,一方面,激光雷达在消费级机器人(洗地机·割草机器人等)大规模应用,禾赛JT系列以及速腾的E1R已经成功切入该赛道·未来将拓展至更多品类。另一方面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也在加速,激光雷达逐渐成为人形机器人标配·根据我们此前的预计,乐观情况下2035年人形机器人出货超1,000万台,激光雷达搭载同步提升。相比ADAS市场,泛机器人场景盈利能力更强,正成为新增长极。
技术:头部企业通过芯片化和集成化实现降本,关注全固态技术发展
目前激光雷达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成本压力·核心目标仍然是生存。头部企业聚焦芯片化设计提升集成度与生产效率,减少器件数量,降低制造与组装成本,同时增强可靠性,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均已完成SPAD-SOC(单光子雪崩二极管系统级芯片)的布局。长期趋势看,全固态激光雷达(无运动部件)凭借更高稳定性、更小体积及更低成本的核心优势,正成为行业主流方向,尤其适合大规模装车应用,是企业技术演进与战略布局的重点,但短期受制于技术限制,主要用于补盲。
格局:中国企业量产优势显著,马太效应下预计行业格局稳定
凭借“芯片化、低成本、可量产”的务实路径主导全球市场,中国激光雷达企业禾赛、速腾、图达通、华为四强格局稳固,占据了全球95%的市场。相比之下,·海外企业多倾向于高性能、高精度、高复杂度的技术方案,虽追求技术领先但往往落地慢·成本高。鉴于激光雷达技术壁垒高、迭代速度快、占整车价值量低(不足2%)·且需要软硬件深度协同开发,车企自研意愿弱。因此,我们预计当前由中国激光雷达厂商主导的高集中度市场格局将长期维持。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完整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最新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