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创新与发展报告(2022年).pdf

自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企业[2013]264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就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关注的重点之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也纷纷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期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给出更好的方向指导和资源支持。
对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持续增加的关注,可以归结为如下四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源自于专精特新企业已经日益成为中国国家创新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构成和力量。自从中国确立企业是市场经济下的创新主体之后,中国政府对于增强产业界的创新活动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专精特新”的提出本身就蕴含了创新驱动的内在特征,因而专精特新企业可以借助于它们在市场机制下的灵活性优势、对效率的持续性追求、在数量上和分布上的广泛性,为国家创新系统注入新的活力。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中国提出2025制造强国的发展目标之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就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由于制造业为中国带来了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诸多机会,如何推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也需要通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来提供强有力的推进力量,从而与那些不断发展的中国本土大型制造业企业的拉动作用形成有效互补与相互增强。典型地,参考《科技日报》在2018年公布的35项“卡脖子”技术清单以及提及的6O项中国还未完全掌握的核心技术清单,我们对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情况进行文本分析,其中,将“卡脖子”技术清单与专精特新企业的经营范围以及主营产品名称文本进行匹配分析。在文本分析过程中,我们首先对技术关键词进行模糊处理以增加潜在匹配结果,再对匹配结果进行筛查以剔除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从匹配结果来看,约74家公司的主营业务与“卡脖子”技术相关,占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样本的10.3%,共涉及16项“卡脖子”技术,包括光刻胶、芯片、ITO靶材、微球、锂电池隔膜等;约101家公司的主营业务与核心技术相关,占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样本的14%,共涉及15项核心技术,包括半导体材料、工业机器人、海水淡化、量子计算、稀有金属等。尤其是随着2018年之后逆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制造业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需要增强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系统优势,也就是寻求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中的完整性和自主可控性,以应对逆全球化时代国家竞争中的一些系统性冲击。因为在全球环境下这些以国家政策和产业政策形式形成的对中国制造业的遏制政策是单个企业难以通过自身力量来应对的,需要整个产业链尤其是本土产业链的支撑来对冲这种外部不可控风险。在此情形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被赋予了在中国制造产业价值链与供应链中“填空白””补短板”的使命。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