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行业剖析:新型储能技术百花齐放,液流电池商业化正在加速.pdf

新能源装机带动储能需求,新型储能技术百花齐放
核心观点:新能源具有随机性、间歇性与波动性,导致利用率偏低。因此,配储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抽水蓄能建设周期长、且受资源限制,难以满足未来电网储能需求,迫切需要发展新型储能技术。我们预计2025/2030年内地仅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合计占比将达到23%/35%,储能装机规模也有望随之提升至188/366GW,其中,新型储能装机占比接近65%/73%(2024年:57%)。
从技术路径看,截至2024年底,锂离子电池仍是新型储能的主流,其装机占整体储能的55%(对比抽水蓄能42%)。其他新型储能(如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熔盐储能等)各具优势,在调峰、调频、大规模长时储能方面,应用前景广阔。然而,当前这些技术仍处于商业化应用早期或示范阶段,主要受限于技术成熟度和成本问题。
本文中,我们对比分析了五大各具特色的技术路径性能,并综合考虑储能容量、安全性、成本等因素,尝试对各类储能技术的关键指标进行量化,并根据评分划分为三大梯队。
2025-30年展望:预计中国内地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约190GW
新能源是战略性发展方向,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双碳目标。随后,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中均将2030年新能源装机目标定为12亿kW。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4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12月底,内地风光发电总装机超14亿kW,提前完成2030年装机目标。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8.9亿kW,同比增长45.2%;风电装机容量约5.2亿kW,同比增长18.0%。发电量方面,2024年内地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3.46万亿kWh,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5%。我们预计到2025/2030年内地仅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合计占比将达到23%/35%。
然而,以风能和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性、间歇性与波动性特征,为电网安全运行带来巨大压力。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并增强电网的稳定性,大规模长时储能成为解决新能源利用问题的重要技术路径。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数据,截至2024年底,内地电力储能装机量累计达到137.9GW,其中,抽水蓄能由于技术成熟、成本低、容量大的原因,装机容量占比达42%,但抽水蓄能建设周期长、资源限制,难以满足未来电网储能的需求,迫切需要发展新型储能技术。截至2024年底,新型储能装机规模78.3GW,占比达到57%,首次超过抽水蓄能。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提升,我们预计2025/2030年内地的储能装机规模有望达到188/366GW,其中新型储能装机占比接近65%/73%。我们预计未来五年内,内地新增的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为190GW,是现有装机规模的2.4倍。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完整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最新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