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莲勃发展,国民财富也在持续增长。这一趋势不仅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激发了对高价值产品的需求,包括合法和非法的野生动植物制品。在中国对野生动植物制品贸易实施严格监管和供应短缺的双重压力下,一些不法分子出于对高额利润的追逐,开始利用发达的物流服务从世界各地走私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进入中国市场,以满足这种需求。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非法野生动植物留易市场之一,已经充分认识到自身对全球物种保护的责任,并开展了一系列打击非法野生动植物留易的积极行动。在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中国担任反洗钱国际组织“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inandialAction Task Forc,简称FATF)的轮值主席期间,将协助各国追踪非法野生动植物交易的资金流,距别井瓦解从中获利的大型犯罪网络作为一项优先工作。调查非法野生动植物交易资金流有助于揭示非法交易背后的受益人,查明参与此类违法犯罪活动的个人和犯罪网络。鉴于非法野生动植物留易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金融机构之间和执法部门之同的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地变得尤为关键。
近年来,中国在反洗钱措施和法律方面进行了持续的完善,例如,在《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洗钱罪”中,将涉及野生动植物的走私犯罪列为洗钱上游犯罪的一种。然而,金融调查技术在野生动植物走私国内起诉中的运用仍然有限。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https//wenshu.court govcn)数据,2017-2021年间,虽然有554份涉及洗钱、隐圈犯罪所得的判决书,但这些案件均与野生动植物和木材走私无关。主要原因在于2021年刑法修正案(+一)实施之前,“自洗钱”尚未被定为刑事犯罪,即2021年之前,如果被告人同时构成走私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罪和洗钱罪,仅追究走私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罪的刑事责任。直到刑法修正案(十一)实施后,“白洗钱”入刑,被告如犯走私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罪和洗钱罪可数罪并罚。
本报告旨在从金融犯罪的角度出发,探讨野生动植物走私案件中的非法资金流动和支付机制作为理解此类走私的一个起点。通过对2017-2021年同中国366起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走私案件和67起非法木材、植物案件的一审判决书进行深入分析,本报告揭示了非法留易链中的关键信息,包括莎案标的、走私澜道、非法的资金支付、转移方式等。此外,报告还重点探讨了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走私的特点、未来趋势以及被告所面临的经济处罚力度,并指出未来执法能力建设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本报告的数据提取和分析仅基于判决书中所载明的内容,因此无法全面揭示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走私的整体情况,然而,通过对近期案件的深入剖析,报告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走私的犯罪特征和非法资金流动模式。我们希望这份报告能够鼓励中国的执法和司法部门采取更积极的金融调查手段,从而更有力地打击这一严重犯罪活动,并加强相关领域的监管和控制。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