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2019.pdf

民生银行: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2019

研究背景与目的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更好地了解各地区的发展形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地区不平衡矛盾,需要准确地衡量当今中国各省级区域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为此,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组成课题组,在总结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指数(GCI)、国家统计局综合发展指数(CDI)等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筛选了生产力水平、经济结构、基础自然资源、基础设施、财政、金融市场、知识经济与创新等12大类指标(归纳为“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创新驱动”三种类型),对我国31个省级区域的发展水平(主要依据2018年数据)进行了全面横向对比分析,并将各省的指标与全球平均水平、全国平均水平进行对比,进而提出政策建议,形成《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2019)》报告。本报告与《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2019)》一起,构成了研究系列,可为各地方政府找准在全球、全国的定位和差距、制定未来改革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中国各省级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及问题

  1.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总体来看,2018年我国地区经济运行稳中趋缓,但也展现出了一定韧性,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中部与西南地区支撑作用愈发增强。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海陆新通道、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与等战略的叠加效应不断累积,中部与西南地区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增强,不断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网红经济”效应显著,区域增长新动能不断集聚。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北部湾等城市群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2018年,中部与西南地区多数省区市经济增速保持领先,贵州与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领跑全国,同比均增长9.1%,云南、江西、安徽、四川、湖北、湖南六省增速均为全国前十名。

东部地区经济基本平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传统引擎作用依然显著,在改革创新、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引领全国高质量转型发展。从经济总量看,广东、江苏和山东三省构成我国区域经济“第一阵营”,北京、上海、天津三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2万元。从经济增长速度看,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到8.3%,在全国排名第5位,领跑东部地区;浙江、广东、江苏分别同比增长7.1%、6.8%和6.7%,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山东与海南经济增速明显下降,分别为6.4%和5.8%。

东北地区经济保持低位。在2017年东北经济触底反弹后,2018年东北地区经济基本实现平稳运行,但仍处在全国靠后位置。辽宁经济增速自2017年由负转正后,2018年同比实现5.7%的增长,加快1.5个百分点,但黑龙江、吉林两省同比分别增长4.7%、4.5%,分别较2017年降低1.7和0.8个百分点。整体看,未来东北振兴政策还需持续加码,继续以转变政府职能、国有企业改革、民营经济发展为重点,优化地区投资营商环境。同时,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快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南北地区分化问题日益凸显。2018年以来,我国地区分化问题进一步突破四大板块的限制,南北区域差异显著。南方地区经济总量占到全国的六成以上。广东、江苏等南方发达省份创新驱动发展、产业升级成效明显,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受东部地区新兴经济带动和产业转移的积极影响,贵州、云南等西南地区省区市成为全国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而北方省份普遍面临经济增速下降、传统产业收缩、传统动力减弱、资源能源瓶颈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凸显等问题。

  1. 经济结构整体改善,各省差异仍较大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但我国服务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特征显著,仅11个省区市服务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东部发达省市正在加快向服务型经济转型,北京和上海两市分别以81%和69.9%的比重位列前两名。排名最末位的陕西省服务业比重仅为42.8%。

进出口占GDP比重的区域间差异明显,京津、长三角和珠三角由于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占比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上海进出口占GDP比重最高,超过100%。大部分省区市进出口占GDP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贵州、西藏和青海进出口占GDP比重最低,分别为3%、3%和2%,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较低。

我国城镇化率保持稳步上升,并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中原、成渝、海峡西岸等大城市群。但我国地区间城镇化水平很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发展仍相对滞后。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城镇化率最高,均超过80%,而排名最后的云南、甘肃、贵州、西藏等地区城镇化率分别只有47.8%、47.7%、47.5%和31.1%。

  1. 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保持较快增长,但发展仍不平衡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问题较大,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而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缩小与东部发展差距,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

公路建设方面,全国有25个省区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省区市低于全国水平。上海、重庆、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省市公路网密度较大,分别为每百平方公里206.8、191.2、174.6、160.8、154.0和150.2公里。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广人稀的省区公路网密度远低于其他地区,分别为每百平方公里17.05、11.8、11.5和8.1公里。

铁路建设方面, 24个省区市铁路网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省区市低于全国水平。天津、北京、上海三直辖市铁路网密度遥遥领先,分别为每百平方公里9.67、7.70和7.35公里。地广人稀的云南、新疆、青海、西藏等四省区仍不足1公里,分别为每百平方公里0.98、0.36、0.34和0.07公里。

通信水平方面, 12个省区市普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东部发达省市普及率领先全国较多,分别达到每百人186.1、153.6、148.3和144.8部。尤其是北京市,移动电话数量将近每人两部。但也有19个省区市低于全国水平,其中,江西、安徽、西藏、湖南、湖北等中西部省份普及率偏低,分别为每百人87.0、87.5、90.8、91.4和96.5部。

  1. 自然资源分布不均,供需异地特征显著

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均问题突出,同时供需异地特征显著,导致我国需要实施“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大跨度调配资源的工程。

水资源方面,西藏自治区人均淡水资源达136804.7立方米,是第二位青海(16018.3立方米)的8.5倍。北京、上海、天津三市淡水资源最为匮乏,人均淡水资源量分别为164.2、159.9和112.9立方米。

耕地资源方面,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新疆、甘肃等5个省区的人均耕地面积最多,分别为6.27、5.50、3.86、3.21和3.07亩。北京、上海两个直辖市的人均耕地资源最少,人均耕地面积分别为0.15和0.12亩,远远低于其他地区。

能源矿产方面,新疆、青海、黑龙江、甘肃、陕西等五省区石油资源最为丰富,人均石油储量分别为24.844、13.916、11.231、10.828和10.064吨;新疆、内蒙古、青海、陕西、四川等西部五省区是我国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人均天然气储量分别为42751.4、38216.2、22840.5、20462.9和15966.6立方米;山西、内蒙古等两省区人均煤炭储量最多,分别为2488.3和2024.9吨,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辽宁、内蒙古两省区人均铁矿石储量最多,分别为116.4和72.1吨,山西、河北、新疆、四川等地区位列第二梯队,人均铁矿石储量分别为44.7、35.6、34.4和32.7吨。相比之下,许多经济发达省区市的人均能矿储量极少。

  1. 基础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医师与病床,初等与高等教育分布特点不同

我国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各级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但资源配置不均衡、服务水平差异较大等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

医疗资源方面,北京万人医师数为46人,位列全国第一。甘肃、广西、云南、安徽和江西五省区排在最后,每万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分别为23人、22人、21人、20人和19人。辽宁、新疆、四川、重庆四省区市万人拥有医院病床数超过70张,西藏、海南、广东和天津等四省市排名最低,万人拥有医院病床数为48.8张、47.9张、45.6张和43.8张。整体来看,医师与病床分布情况不同,医师资源主要集中在北京与东部沿海,而西部、东北地区的病床资源相对丰富。

教育资源方面,初等与高等教育分布情况也不尽相同。2018年,新疆、贵州、西藏、河南、甘肃等中西部五省区每万人专任教师数最多,分别为124.7人、121.9人、121人、115.4和113人。天津、黑龙江、上海等三省市位列全国末三位,分别为77.1人、76.4人和66.3人。总体来看,中西部地区万人专任教师数普遍高于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则相反,北京、上海和天津持续保持绝对优势,组成第一梯队,分别为68.6%、53.2%和50.6%,云南、贵州、西藏等西部三省区位列全国末三位,分别为22.3%、21.3%和14.4%。北京市每万人拥有156个在校研究生,远超其它地区,位列全国首位。上海以65.4人居全国第二,贵州、河南和西藏三省区万人在校研究生不足6人,分别为5.8人、5.3人、5.2人。

  1. 地区间财力差距较大,部分省份债务压力大

各地财政收入差距较大。上海、北京、西藏、海南四省区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最高,均在15%以上。黑龙江、河南两省居末两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均为7.8%。

中西部地区对非税收入依赖性强,广西、宁夏、西藏、湖南、新疆五省区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最高,分别为33.3%、32.9%、32.3%、31.5%、31.3%,均在30%以上。浙江、北京、上海三省市居末三位,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5.3%、13.8%、11.6%。

部分省份财政赤字率高,债务压力偏大。中西部省份财政赤字水平普遍高于东部地区。西藏、青海、甘肃三省区财政赤字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最高,分别为117.8%、48.0%和35.2%。新疆、宁夏、云南、贵州、黑龙江等地区超过20%,分别为28.5%、26.6%、22.8%、22.3%和20.7%。西部和东北地区公共债务率普遍偏高,青海、贵州和海南三省排名前三位,分别达到61.5%、59.8%和40.2%。

  1. 金融资源集中在少数发达地区

我国金融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从各金融行业相对于地区生产总值分布情况看,金融资源几乎集中在京沪及部分重点支援地区。

从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看,京沪处于强一档。两地的金融业GDP在3000亿左右,而上海高出北京300亿左右,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7.69%、16.77%。全国来看,京沪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6%,核心作用突出。

贷款资源分布上,京沪与西部重点支援省份较强。西藏、甘肃、北京、青海和上海五省区市的贷款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排名全国前列,分别为308.3%、234.9% 、232.5%、231.6%和224.2%,其余地区均在220%以下。

在上市公司分布上,北京几乎成为独一档。北京的上市公司总市值累计151360.11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遥遥领先,是地区生产总值499.2%,第二位上海仅为144.5%。

保费收入分布上相对均衡,北京、黑龙江、河北保费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排名靠前,分别为5.9%、5.5%和5.0%,排名最后的西藏为2.3%。

  1. 华北、西北地区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上仍存在较大压力

尽管近年来我国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华北地区存在较为突出的压力。2018年全国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比2017年降低5.3%、9.3%。山西、河北、山东、陕西等18省所在省会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高于全国水平,东北、南部地区及西藏空气质量较好。

从单位产值用水量看,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用水量较大,新疆、西藏、黑龙江三省区万元GDP用水量高于210立方米,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北京、天津、山东、浙江、上海、重庆、陕西、广东、山西、河南十省市均低于49立方米,已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从单位产值能耗来看,西北地区因资源丰富、重工业密集,产业高能耗特点突出。宁夏、青海等13省(区、市)万元生产总值电力消耗量高于全国水平,其中宁夏万元生产总值电力消耗量位列第一,达2874.35千瓦时;青海次之,为2575.71千瓦时。

  1. 人口红利减退,部分省份老龄化压力加大

部分省份面临人口低增长问题。2018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1‰,较上年下降1.51个千分点;西藏人口自然增长率11.05‰,排名全国第一,相比之下,天津与东北地区低生育问题突出,黑龙江与辽宁均为负增长。

受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超预期加速等因素制约,我国适龄劳动力人口比重近年来开始下降。2018年,我国适龄劳动力(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71.2%,相比2017年下降0.6个百分点。天津、北京和黑龙江居全国前三位,分别为78.81%、78.28%和77.23%;有14个省区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河南、山东和贵州排名后三位,分别为67.64%、66.83%和66.42%。

部分地区老龄化压力较大。2018年,全国老年人抚养比为16.77%,较上年提升0.92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山东、四川、重庆和辽宁居全国前四位,抚养比均超20%,分别为22.69%、21.83%、21.09%和20%,西藏、新疆和青海排名后三位,抚养比均低于11%,老龄化压力最小。

  1. 科技研发投入与产出集中在北京、长三角与珠三角

从科研投入来看,2018年,大部分省区市R&D经费支出显著增长。各省区市的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依然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征。北京和上海分别以6.17%和4.16%的水平继续处于绝对领先地区,广东、江苏、天津、浙江四省市在2.5%-3%之间,形成第二梯队。但仍有9个省区不足1%。

从科研产出看,2018年,我国专利授权量总计为233.5万件,较上年增长35.7%。专利授权量的地区分布格局与R&D经费、R&D人员全时当量基本一致,授权量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其中广东、江苏和浙江三个经济发达地区位居全国前三位,分别为47.8、30.7和28.5万件,三省专利总和占到全国授权量的45.8%。2018年,我国万人专利授权量为16.7件。其中北京、浙江、广东排名前3位,以40件以上的水平明显领先,西藏、海南、内蒙古和新疆不足4件,排名最后4位。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