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通缩”之辩.pdf

中国经济“通缩”之辩*
2023年以来,社会各界对中国经济是否通缩的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本文认为,当前中国物价只是暂时的、结构性的下跌,且货币环境较宽松、经济整体运行稳定,并没有出现严格定义上的通货紧缩现象。但中国经济运行确实出现了一些困难,需求不足、市场信心弱、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货币政策传导受阻等问题值得高度关注。从历史上国内外典型通缩时期的表现和应对中可得到启示,对于经济中出现的通缩趋势要给予高度重视并及时反应。建议政策上要兼顾短期稳增长、扩内需,以及长期促改革、调结构,推动经济景气度持续恢复。2023年以来,社会各界对中国经济是否通缩的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本文认为,当前中国物价只是暂时的、结构性的下跌,且货币环境较宽松、经济整体运行稳定,并没有出现严格定义上的通货紧缩现象。但中国经济运行确实出现了一些困难,需求不足、市场信心弱、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货币政策传导受阻等问题值得高度关注。从历史上国内外典型通缩时期的表现和应对中可得到启示,对于经济中出现的通缩趋势要给予高度重视并及时反应。建议政策上要兼顾短期稳增长、扩内需,以及长期促改革、调结构,推动经济景气度持续恢复。
一、历史上的通缩及相关启示
(一)国内的历次通缩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物价下跌的次数不多,能称为通缩的情况更少。在少有的物价下行时期,中国政府均采取了及时的应对措施,较好地解决了物价下跌及经济增速下滑的问题,并防范相关风险的发生。
1.20世纪末21世纪初,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出现通缩趋势
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曾出现一段时间的物价下行以及经济增速下滑。CPI在1998年2月-2002年12月期间有39个月出现同比下降,1998、1999年,GDP平减指
数分别下降0.9%和1.3%。同时,GDP增速也从1997年的9.2%下降至1998年的7.8%。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前期重复建设导致产能过剩。纺织等传统轻工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大量企业出现亏损。根据当时国家国内贸易局对主要商品的统计分析,601种主要商品中,供大于求的商品有155种,占25.8%,几乎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二是在控制银行坏账的过程中银行信贷收紧。银行贷款余额增速由1997年及之前的20%以上快速回落至1998年的15%。三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对全球经济带来较大冲击,外需明显走弱。1999-2001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速的拉动持续为负(分别为-
0.7、-0.04、-1.12个百分点)。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查阅下载3万+精选资料,年享1万+精选更新

(星球内含更多未发布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