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数字基建实践与发展报告.pdf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作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一带一路”倡议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硕果累累,所产生的影响深远广阔。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为破解世界发展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增进世界人民福祉贡献了中国智慧,充分展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和担当。

技术进步与创新赋予了“一带一路”新的内涵。十年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有机融合,技术创新的速度、广度和影响力迅速上升,人类从数字社会迈向智能社会,数字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数字社会、智能社会的关键支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成为我国参与区域合作的重要主题。

中国移动作为我国通信行业领军企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进程,坚定不移地深化国际化经营,不断拓宽“国际信息航道”,为加强“一带一路”沿线数字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沿线国家人民“心联通”发挥积极作用,助力“数字丝绸之路”在“一带一路”不断延展。

值此“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中移智库联合产业伙伴,发布《“一带一路”数字基建实践与发展报告》,总结十年成果,提炼实践经验,汇聚产业共识,为继续推进“一带一路”数字基建合作贡献智库力量。报告立足于数字基建的产业实践,总结出“一带一路”数字基建在缩小数字鸿沟、增强经济韧性、推动多元创新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从与沿线区域实现互利共赢、“硬联通”能力提升、“软联通”稳步推进、带动数字出海生态更加丰富四个维度总结了十年来“一带一路”数字基建所取得的卓越成效。报告同时以典型案例展现了“一带一路”数字基建实践在生产、贸易、民生、治理领域所贡献的多重价值,并从数字治理、科技创新、国际交流、绿色发展四个方面寻找创新方向,探索“一带一路”数字基建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本报告由中移智库、中国移动国际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中兴联合撰写。

自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提出“数字丝绸之路”以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经历了多年探索和发展。2023年,新华社《“一带一路”发展学——全球共同发展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也强调“数字丝绸之路在世界不断延展,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创造了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协同发展的新机遇”。该报告首次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学CEC发展动力模型指出: “‘联通’是‘牵引器’,通过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主的‘联通’,为更多国家拓宽进入世界市场的大门,在全球范围带动经济要素自由流通。”

推动“一带一路”数字基建的广泛实践,有利于缩小数字鸿沟,有利于增强经济韧性,有利于推动多元创新,支持各国在全球价值链重塑的浪潮下谋求高质量发展。

1.1|缩小数字鸿沟,共建高质量发展之基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受阻,而数字化所驱动的全球化却在高速发展。根据相关研究1,预计2025年数据跨境流动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有望突破11万亿美元。数据流动支撑了商品、服务、资本、物流等几乎所有类型的全球化活动,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数字贸易超越传统贸易成为国际贸易新引擎。放眼“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数字鸿沟”问题依然突出。国际电信联盟(ITU)2022年发布的报告指出,全球27亿人仍处于无法接入互联网的“离线”状态。根据ITU²和世界银行³的统计,从数字基础设施的数量看,南苏丹、利比里亚、莫桑比克等29个国家每百位居民蜂窝移动电话用户数大幅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从数字基础设施的质量看4,非洲、东盟和中亚的移动宽带下载速度和固定带宽下载速度区域间差距大,且多地距离全球平均水平呈现较大差距。“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数字基础设施,为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和数字化转型创造新机遇,以消弭南北数字鸿沟,解决“数字贫困”,为共建国家的高质量发展铺设数字基础。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