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基山研究所(RMI),是一家于1982年创立的专业、独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智库。我们与企业、政策制定者、科研机构及创业者协作,识别并规模化推广能源系统转型解决方案,推动全球能源系统转型,践行1.5°C温控气候目标,创造清洁、繁荣的零碳共享未来。落基山研究所在北京、美国科罗拉多州巴索尔特和博尔德、纽约市、加州奥克兰及华盛顿特区设有办事处。
2022年11月20日,联合国气候大会第二十七次缔约方会议(COP27)正式落幕,作为本次会议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损失与损害”基金协议的达成不仅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风险方面的进一步合作创造了新的平台,也再次将技术和投资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零碳转型的重要性推上了新的高度。
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陆续提出碳中和目标,针对转型路径和具体行动措施的分析和选择逐渐成为了各行业关注的焦点。由于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难度更高,对能源系统的挑战更大,在传统意义上政策和市场解决方案得到充分应用的基础上,全球应当也必须通过更多低碳清洁技术的创新和加速发展来充分挖掘零碳转型的潜力,在高效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同时,为市场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国际能源署(IEA)近期发布的《世界能源投资报告》显示,在政府财政和可持续投资领域的支持下,自2020年以来,清洁能源投资的增长速度已经增加到了12%,远远超过2015-2020年的水平。不过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当前的投资增长很大程度上反映在了供应链成本的上涨以及劳动力、水泥、钢铁和关键矿物等材料的持续价格增长上。为了实现零碳转型,未来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仍然需要持续加速才能满足减排的需求。
在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的指导以及行业和市场的大力推进下,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方面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其中2021年清洁能源投资总额达到了3800亿元,位居全球之首。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电网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政策的支持和快速的技术研发迭代使得中国在这些领域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还通过大规模出口带动了全球能源转型。
而另一方面,在零碳转型的情景下,当前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规模和水平仍然远远不够。根据多家研究机构估算,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至少需要约100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其中大部分用于清洁能源和突创性减排技术等领域。尽管中国在过去的5-10年已经在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但既有转型工作的持续发展以及储能、氢能、碳捕获和封存、柔性直流、车网互联等突创性技术的商业化和规模化仍然需要长期的投资和孵化。
为了帮助政策制定者、行业企业和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更加清晰地识别碳中和转型路径中各项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所发挥的作用,厘清不同技术的应用场景、核心成分、龙头企业、成本经济性和商业化应用时间,并定位各类技术加速发展的模式和所需的政策、投资支持,落基山研究所开展了《中国低碳清洁技术图景展望》的系列研究,希望在对中国未来零碳转型过程中需要的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进行系统性梳理的基础上,为不同利益相关方提供对技术发展方向和优化方案的建议。
在前期的基础性研究中,项目团队根据不同文献资料和信息的综合分析,已经梳理出了国际上相对常见的约300项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同时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需求,优选了电力、交通、工业、建筑等行业的数十项在中国更具发展前景的技术,并对各类技术的成熟度和碳减排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估(见下图)。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