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的优化解决方案-以上海为例-研究报告.pdf

作为一种绿色环保且高效的交通工具,新能源汽车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从2016年的不足0.3%增加到2022年的约5%,预计2030年将增至近20%。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对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正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建设难、资源制约现象突出,停车位、土地资源、配网容量,制约了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运营难、市场投资意愿减弱,运营商对市场机会识别能力不足、盈利空间有限,僵尸桩频频出现。同时,由于基础设施的建设难度大、运营管理不佳,造成充电便利性差、服务体验不佳,电动汽车车主普遍存在充电焦虑、里程焦虑等问题。

2022年,上海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3.4万辆,渗透率达到47.8%。截止2023年3月份,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在汽车保有量中占比为18.8%。但相比新能源汽车2021年110%、2022年32%的增幅,2022年上海市实际运营的

充电设施增幅仅8.4%。与此同时,充电设施运营商面临较高的盈亏压力,后期充电设施也难以保持快速增长。未来,上海充电设施的进一步发展,除了继续提高运营水平之外,还需要解决进社区困难等充电设施落地问题。

为满足我国持续增长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亟需建立和完善健康有序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环境,提升建设和运营效率,从而支持电动汽车的规模化以及车网协同化发展。在此背景下,NRDC联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的专家开展课题研究,对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进行梳理和分析,并以上海为重点,探索我国主要城市如何优化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提高其效率和可靠性,支持电动汽车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研究发现,一方面,上海电动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节奏尚无法全面匹配,充电基础设施对电动汽车发展的制约已经凸显。同时,电动汽车智能有序充电普及度还不高,电力负荷与分布式储能的潜力未能得到有效挖掘。上海市电动汽车渗透率和基础设施建设已领先全国,随着电动汽车的进一步的成熟发展,充电基础设施的精细化运营应当是下一步的重点。另一方面,上海市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响应潜

力和经济性都很可观。上海市夏季电力最高负荷节节攀升,对车网互动灵活性的需求巨大。同时,上海市峰谷价差大、需求响应补偿机制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电动汽车参与提供电网灵活性。上海市的车网互动实践和经济性分析显示,公共、居民等各类充换电基础设施具有响应能力,并且能获得可观的收益。

从上海的情况来推测全国主要城市的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情况,课题组认为,一方面,充电基础设施的专项规划和监管有待加强,以解决充换电基础设施未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充电设施建设与电网规划建设缺少有效衔接等问题。另一方面,充电基础设施“重建设、轻运营”的局面有望被打破,在国家市场和价格机制推动下,电动汽车作为重要的参与主体,充电和储能一体化发展、充电和分布式发电等多种发展模式,为基础设施参与电力市场、扩宽盈利模式提供了机遇。

针对上述发现,课题组提出的政策建议如下:

1.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优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布局。成立专门协调机构,明确各部门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中的分工和协作关系。优化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布局。编制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综合考虑土地规划、物业管理、停车资源、电网容量等因素。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超前性和整体性。

2.开放资源和市场,提升基础设施的运营能力。加快电力市场改革,推进车网互动商业化运营示范,参与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鼓励车网双向互动(V2G)商业运营试点示范,支持电动汽车基础设施与新能源、储能一体化发展。

3.借助产业优势,推动技术落地和创新。统一国家标准体系,推进充电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建设。进行车网协同计量设备的创新。从技术上解决计量问题,从而降低车辆参与车网互动的门槛,增加用户进行智能充电的便捷性。加强充电基础设施与停车资源的整合。探索“一头双枪” “一头多枪”等模式。

4.因时制宜,车网协同发展需要分阶段进行。建立和完善健康有序的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环境,挖掘电动汽车提供电网灵活性的潜力,需要结合电动汽车的规模和技术情况,分阶段制定车网协同的任务和目标。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查阅下载3万+精选资料,年享1万+精选更新

(星球内含更多未发布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