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海科技进步报告.pdf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进军的重要一年,也是上海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关键跃升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上海科技创新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四个放在”“四个面向”的要求,全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努力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经过不懈努力,上海已成功跻身全球主要创新型城市行列,源源不断的科技供给正成为上海迈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强大驱动力。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上海科技创新工作将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以更强的责任感紧迫感、以更大力度谋划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将相关战略部署持之以恒细化为“施工图”、高质量转化为“实景画”,加快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力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持之以恒强化基础研究,聚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各类创新人才集聚效应,加快完善全链条创新加速机制,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营造激情忘我、敢闯敢试的创新文化,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贡献上海科技力量。

2022年,上海科技创新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狠抓科技体制改革攻坚为主线,持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集聚培育战略科技人才,持之以恒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与区域协同创新,全力推进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从形成基本框架体系向实现核心功能跃升,努力以高水平科技供给服务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综合来看,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全球影响力持续攀升,已跻身全球主要创新型城市行列。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上海-苏州集群位列世界科技创新集群第6位;在《自然》发布的《2022自然指数-科研城市》中,上海从2020年

的全球第5位升至全球第3位,超过波士顿都市圈和旧金山湾区;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2》中,上海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继续位

列全国第一。

培植原始策源力,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

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呈现“3+4”总体格局,牵头组建的3家国家实验室全部完成高质量入轨运行,已集聚包括两院院士、领军科学家、海外人才等在内的全时科研人员约1500人,并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同时,4家国家实验室基地已先期启动,支持和培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

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迈出坚实步伐。全市共有全国重点实验室44家,占全国总量的8%,位列全国第二,具有领域分布完整、研究积累丰富、高水平人才集聚等特点。已完成25家实验室重组,其中推荐3家实验室入选重组“标杆”。出台《关于支持在沪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若干举措》,通过优化人才计划、学科建设、国资国企、科研资金、市重点实验室培育等资源配置,全方位服务保障重组工作,探索建设上海实验室体系。

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和机构加快集聚发展。上海光源二期基本建成,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与细分领域科技型骨干企业共建230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启动建设上海前瞻物质研究院,持续推进李政道研究所、上海期智研究院和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研究机构建设。

科技领军企业加快培育。支持中国商飞、宝武集团、微创医疗等大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打造一批开放式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一批行业领域的未来科技龙头企业加快成长,截至年底,已有78家上海企业登陆科创板、全国第二,市值1.3万亿元、全国

第一;在《2021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中,上海企业71家上榜,约占全国的24%,增速全国第一、总量全国

第二。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