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生命健康科技智库)于2015年开始聚焦“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领域,结合现存评价指标和本领域特点,立足同行评议、论文影响力、作者贡献度等定性定量指标建立算法模型,构建具有领域特色的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全球科研机构产出评价指数(ProductivityIndex,PI),简称π指数。
π指数分析报告每年发布,旨在客观反映“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领域内科研机构的科研产出数量、质量和贡献,为科研评估和创新决策提供参考。
中国论文量为7907篇,全球排名第二,涨幅较大(2021年为6827篇,增长1080篇)
中国机构情况
□中国科学院π因子连续三年居全球第二
π因子全球TOP100中,北京大学较2021年也有较快增长,香港大学首次跻身其中
π因子全球TOP500中,西湖大学π商最高,河南大学首次跻身其中
中国科学院下属机构情况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全球排名增长较快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π商在中国科学院下
属机构中最高为16.56
中国双基线以上机构有9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山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香港大学(较2021年新增)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