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关税对烯烃产业链影响:乙烷_丙烷裂解承压.pdf

我国对美国对等关税予以反制,从美进口商品成本或提升。美国政府自4月2日宣布对等关税政策以来,对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关税不断进行调整。4月11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反制,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125%关税。同时,鉴于在目前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续对中国输美商品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5月12日,中美双方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美方取消了共计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了91%的反制关税;美方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90天,剩余10%的关税予以保留;中方也相应暂停实施24%的反制关税90天,剩余10%的关税予以保留。
化工行业整体进口依赖度可控,个别原材料依赖度较高。与化工行业相关的分类主要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11.79%),塑料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11.1%),这两个类别整体而言对美依赖度高于我国总体进口对美的依赖度,但相对而言仍然占比较低。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前二十大化工品中主要集中在丙烷、聚乙烯、乙二醇、天然气、原油、煤以及催化剂等领域,主要为我国化工行业的上游。其中,液化丙烷进口金额最高,2024年进口金额达到111亿美元,进口数量达到1731万吨,其中59.2%来自美国。石油石脑油进口金额为60亿美元,对美进口依赖度为1.8%,依赖度较低。饱和无环烃(主要是乙烷)进口金额26亿美元,进口依赖度98.7%,几乎全部来自美国。
丙烷寻求替代进口源,乙烷寻求来料加工。中国的乙烷、丙烷进口主要用于聚烯烃生产。在聚烯烃生产中,主要分为原油/石脑油路线、煤制烯烃路线和乙烷/丙烷裂解路线。中国的乙烷几乎100%来自美国进口,丙烷59%来自美国进口,都会受到本轮加征关税的影响。我们认为丙烷裂解(PDH)本身在未加额外关税的情况下已经处于亏损状态,我们预计随着关税的加征(尽管在90天的暂免期内关税下调至10%),从美国进口的丙烷成本将进一步上升,因此首先直接影响的是贸易流向,中国从美国的丙烷进口将转向卡塔尔、阿联酋等与美国供应体量相当的国家,但贸易流向的转变仍可能进一步增加进口的成本。其次,随着进口成本的进一步增加,PDH相较于其他路线的成本差距进一步扩大,则会导致PDH的开工率下降,供给端的下降可能带来国内丙烯价格的再平衡。乙烷裂解的原料不管是从量还是从运输的基础设施方面短期都难以找到替代,但是乙烷裂解制乙烯的产能在整体聚乙烯产能中占比仅为19%,小于PDH在聚丙烯产能中的占比,同时,来料加工等方式也存在一定的替代可能性,如果成本增加的幅度在3-5%左右,由于乙烷裂解制乙烯在关税加征之前的较高成本优势,3-5%的成本增加预计仍然在可接受范围内。供给受影响幅度小于丙烷,但会抬升国内聚乙烯的成本线。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在气头成本上升情况下受影响较小的煤制烯烃项目,建议关注相关关税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
风险因素:下游需求大幅下降的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关税进一步变化的风险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行政令,宣布实施全球“对等关税”政策,标志着其贸易政策的全面升级。随后2025年4月4日,中国政府对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之后,随着中美双方关税的上调,2025年4月11日,中国决定对美商品的税率上调至125%,并不对美国的税率政策进行回应。5月12日,中美双方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美方取消了共计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了91%的反制关税;美方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90天,中方也相应暂停实施24%的反制关税90天,但双方仍保留其中的10%关税,
从化工行业而言,在中国从美进口的前20大产品中,乙烷和丙烷是两大类重要的产品,在化工品从美进口金额排名中分别排名第3和第1,对美依赖度也分别达到98%和57%。
乙烷和丙烷进口之后再国内主要用于裂解制烯烃,因此随着中国对美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加征,对中国的聚烯烃行业将产生重要影响。其影响方式,一方面取决于关税加征的幅度,按照当前10%的水平,则仍存在继续进口的可能性,但如果90天暂免期结束后有所恢复,则需要考虑更高关税产生的影响。
我们认为,由于丙烯产能中,石脑油路线、CTO路线不直接受到关税影响,而PDH本身在未加额外关税的情况下已经处于亏损状态,我们预计随着关税的加征(尽管在90天的暂免期内关税下调至10%),从美国进口的丙烷成本将进一步上升,因此首先直接影响的是贸易流向,中国从美国的丙烷进口将转向卡塔尔、阿联酋等与美国供应体量相当的国家,但贸易流向的转变仍可能进一步增加进口的成本。其次,随着进口成本的进一步增加,PDH相较于其他路线的成本差距进一步扩大,则会导致PDH的开工率下降,供给端的下降可能带来国内丙烯价格的再平衡。
我们认为由于乙烷对美国的进口依赖度高,从原料和成本的角度而言,对于乙烷裂解制乙烯的影响较大。但一方面,乙烷裂解制乙烯的产能在整体聚乙烯产能中占比仅为19%,小于PDH在聚丙烯产能中的占比,同时,来料加工等方式也存在一定的替代可能性,如果成本增加的幅度在3-5%左右,由于乙烷裂解制乙烯在关税加征之前的较高成本优势,3-5%的成本增加预计仍然在可接受范围内。如果按照当前10%的关税加征,则乙烷裂解制乙烯的利润仍能继续维持,或只是价差有所收窄。如果90天暂免期结束且未达成新的关税减免协议,则需要考虑换货的可能性。
不管是对于聚乙烯还是聚丙烯,开工率的下降或是部分企业的成本增加,都会使得在成本端或者供给端对聚烯烃的价格形成一定的支撑,而成本不受影响的CTO企业可能会相对受益。但仍需要关注后续关税政策变化的可能性。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完整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最新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