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先锋领航是被动指数基金的“执牛耳”者,目前已成为全球被动资产管理龙头。被动指数共同基金是公司的基本盘,在ETF赛道起步偏晚,但依托专利性的创新架构、五十年来贯穿始终的低成本战略、领先的综合金融生态建设,实现后来居上的发展。在《从ETF新现象看发展新趋势》(2024-12-09)报告中我们详细剖析了美国ETF行业长期趋势性增长的原因,海外领军者的成功之路也是备受投资者关注的话题,本篇报告是海外ETF启示录系列首篇,自上而下探析龙头公司的成长故事。
与市场的不同:当前市场关于先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低费率优势,并多数将其归因于公司独特的股权架构,但没有充分意识到,其独有的ETF作为共同基金子份额的专利架构是其税、费优势的核心原因,也带领先锋在ETF领域厚积薄发、后来居上。本篇报告详细拆解这一专利架构对产品税、费的影响,并从投顾业务、量化模型两方面分析先锋的综合金融生态,详解先锋如何成为行业“执牛耳”者。
开创指数投资先河,ETF后来居上,先锋市场地位如何?先锋基金创立于1975年,是历史上第一家且唯一一家采用SEC特批的“投资者所有权”结构的基金公司。1976年,先锋推出业内第一支指数共同基金,并于次年开始设立No-load基金,大大降低投资者购买成本。21世纪初,先锋开始发力ETF市场,开创ETF作为子份额的独特架构,且不断推动产品降费。截至2023年末,先锋共同基金规模达50万亿美元,市占率27%,已连续16年稳居第一,其中被动管理规模增长迅速,1994-2023 CAGR 20%,2023年末在其共同基金中占比76%;ETF规模实现指数级增长,2002-2023 CAGR达41%,2023年市占率29%,仅次于iShares。同时,先锋较早开始抢筹养老金融,当前目标日期基金全系列费率仅0.08%,远低于同类平均的0.3%,2023年规模市占率37%,自2017年以来持续保持断崖第一。
低成本战略,缘何知易行难?基金综合成本,本质上是基金产业链的利益划分,按照股东、员工、客户的“不可能三角”框架,三者的利益将面临权衡取舍:即低成本是客户青睐的,但对员工与股东必然有所不利。然而,先锋却通过巧妙的设计完美解决这一问题,一是独创“持有人即股东”架构,将客户与股东融为一体;二是将薪酬激励与节约成本相挂钩,将员工与客户利益绑定。因此,先锋整体架构便呈现出天然的降费诉求。1977年,推出免佣直销模式、不设置零售分销机构,最终促成由基金资产支付销售服务费(12b-1)的份额诞生。1981年后美联储大幅降息,敏锐把握机遇,推出免佣的货基和债基;保持较低的广告和IT投入,并持续推动旗下基金产品降费。美国ETF运营成本主要包括托管费、指数使用费、营销费、做市商费用以及交易清算费用等,其中指数使用费约占1/3左右(据VettaFi),2012年先锋放弃MSCI合作,转而切换为更便宜的富时和CRSP,显著降低指数使用成本。2020年宣布股票交易免佣金。2023年,旗下基金产品平均综合费率0.08%(仅为行业的1/5)。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