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行业概览报告.pdf

报告提供的任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文字、图表、图像等)均系头豹研究院独有的高度机密性文件(在报告中另行标明出处者除外)。未经头豹研究院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擅自复制、再造、传播、出版、引用、改编、汇编本报告内容,若有违反上述约定的行为发生,头豹研究院保留采取法律措施、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权利。头豹研究院开展的所有商业活动均使用“头豹研究院“或“头豹”的商号、商标,头豹研究院无任何前述名称之外的其他分支机构,也未授权或聘用其他任何

第三方代表头豹研究院开展商业活动。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同时由于生活习惯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心脏类疾病患者群体愈发庞大,相比其他治疗方案,介入治疗并发症较少,感染风险更低,住院时间和恢复时间更短,且具有更好的疗效。据统计,中国符合针对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条件的患者人数由

2017年的约4.8百万名增至2021年的约5.3百万名,并预计于2025年达到6.0百万名。在庞大的患者群体、不断增长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支持性监管框架的推动下,预计未来中国针对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将显著增长。

本报告为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行业分析报告,主要涉及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的定义和分类、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主要治疗方式、介入治疗的主要技术路径、介入器械产业链情况等方面。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行业市场综述

结构性心脏病是指解剖异常引起心脏内部组织及其发出血管的改变而造成心血管病理生理变化,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心肌病及其他情况;结构性心脏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手术治疗三种方式。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按疾病类型可分为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产品、心源性卒中封堵器产品以及瓣膜产品等;按产品类型可分为封堵器产品和瓣膜产品。据统计,2022年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市场规模为31.8亿元,2017-2022年CAGR达47.8%。行业整体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国内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基数大,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和支持性监管框架的推动下,预计中国针对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将显著增长。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行业产业链情况

上游为原材料供应商,原材料主要有镍钛合金材料、动物源材料、高分子材料及鞘管等,其中镍钛合金等核心原材料主要依赖进口。中游为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制造商,目前,先心病封堵器为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发展最为成熟的领域,中国先

心病封堵器有91.5%为国内制造商供应,基本实现国产替代。心源性卒中产品以及

瓣膜产品目前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下游环节,先心病介入治疗步入普及期,TAVR介入治疗例数显著稳定增长。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