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依然是曲折起伏的一年。疫情政策调整、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等事件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
回顾过去这一年,虽然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却仍有不少企业在其中寻获了机遇。我们看到科技、消费品、电商等行业中,有不少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扬帆起航,大力发展出海业务;机器人行业在智能技术的加持下,进入到了新的转型期,迎来跨跃式发展;新能源行业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增长强劲,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
几家欢喜,几家忧愁。也有行业在过去这一年中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地产行业受疫情、政策调控等影响,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消费品行业受封控等影响,在逆境中求生,寻求新的突破机会点;医疗大健康行业在后疫情时代,行业泡沫被戳破,企业亟需找到创新破局之路;互联网行业中各个大厂纷纷开始优化结构,以守为攻。
进入到2023年,国内疫情防控措施逐渐放松,并进入新阶段,这意味着国内消费将强劲反弹。同时,国家也在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多重利好之下,各行业会有怎样的趋势?又将如何影响人才招聘市场?
KOS高奥士国际特推出《2023中国人才招聘市场趋势》,分科技、医疗大健康、机器人、地产、新能源、消费/零售/电商、金融、法务、财务、人力资源十大板块总结2022年市场情况,展望2023年行业趋势,并根据市场动向为雇主品牌建设和人才求职方向提供了相关参考建议。
过往一年,国内经济市场处于疫情三年最低迷不振的时期,以互联网大厂为首的多梯度企业,纷纷做出业务收窄和人员优化的举措,进入保存核心业务实力和最优成本配置的企业防守阶段。纵然众多行业进入了防守阶段,出海科技行业却依旧在其中取得了较为亮眼的发展。
改革开放伊始,从以“货”置“货”,到“制造代工”,到现在以“科技”、“设计”原创为主的科技输出,出海科技企业长足稳健的发展,得益于两个主要原因:
1.国内业务增量逐渐减缓,海外市场拓展或成新的机会“蛋糕”。
纵观国内互联网发展,中国市场在过去十五年里,经历了高速蓬勃的发展。据公开数据可知,截止到2021年中国网民数达10亿左右,互联网渗透
率虽高达7.0%,同比增长率却仅为4.34%。对比2020年,增速下滑5%。国内互联网产业趋于成熟饱和,红海市场无法逆转,因此如何在当下时代找到新的商业增长机会,海外市场的拓展成了众多企业的选择。
2.国家政策驱使,出海企业受多方政策支持。
一直以来,国家政策在企业出海的大方针上,始终呈支持态度,上至国务院、发改委,下至各个地方政府,纷纷针对企业需求,提供多维度利好支持。
例如,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务新模式的意见》,支持出海外贸自建独立站,以支持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再例如,广东省也相继出台从事出海行业卖家关于落户、用地、子女入学等
政策支持。在众多支持和助力下,出海行业在发展中更添动力。
因此,在出海科技行业的多年发展下,通行业渐渐进入正轨,具体表现在:
1.多行业渗透覆盖。
过往几年,出海企业行业的分布可谓是百花齐放。在金融科技、电商、游戏、社交泛娱乐、app工具五大热门行业中,均有表现不俗的独角兽行业领军企业。
如金融科技行业中的Akulaku、电商中的SHEIN等;同时,出海企业广泛覆盖海外市场,在东南亚、拉丁美洲、中东以及欧洲等区域均有业务覆盖。
2.多经验复刻升级。
国内互联网行业的经验极大程度地为海外市场一开始的定调和打法提供了成熟且丰富的经验。有效经验的复刻加速了出海企业商业模式的落地和流量转化能力。同时,国内互联网培育的大量人才,也在过往几年内,快速加入到了出海行业业务运营、产业协作和用户服务等工作中。
但即便如此,众多出海科技行业在疫情时代下,依旧在战略和人力维度上,作出了一定调整:
1.更加注重技术内驱发展。
对比于多年前制造代加工产业,近年来出海科技企业逐渐开始重视核心技术的自研和打磨。从以往“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里摆脱,逐渐走向“中国创造”。并注重品牌认知度打造,从过往以“低价”、 “低人力成本”、“高流量投入”获利的商业模式,转向产品差异化塑造,在海外市场中逐渐建立了属于自己品牌的认知度和客户忠诚度,如大疆、传音等。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