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是中国政府根据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作出的重大
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强调,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提出,要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近年来,尽管面对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不利因素,中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仍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22年前5个月,全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554.7万户,同比增长6.2%。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约87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分产业看,
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同比增长4.2%、3.9%、2.3%。
目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中国经济发展则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消费和投资恢复迟缓,稳出口难度增大,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等问题。因此,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仍是当前需要持续关注的重大问题,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为充分发挥贸促系统资源优势,协助有关部门优化营商环境,中国贸促会贸易投资促进部(以下简称“促进部”)、贸促会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自2016年起连续六年开展中国投资(营商)环境调查、发布年度报告。在此基础上,2022年课题组继续开展营商环境调研及报告编制工作,旨在密切跟踪、分析中国营商环境变化,全面客观反映营商环境建设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并研提意见建议,进一步激发企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本课题研究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企业座谈、对比分析及文献分析等方法。
(一)问卷调查
2022年5-9月,中国贸促会促进部与研究院联合地方贸促会、行业分会及中国贸促会自贸试验区服务中心,组织开展2022年度中国营商环境企业问卷(详见附件)调查工作,共回收问卷7657份,其中线上收集5372份,线下收集2285份,江西、湖北、广西、甘肃、山西、福建、湖南收集问卷均超过300份。通过企业问卷调查,课题组获取了不同地区、行业及所有制企业的相关数据,为开展全国性营商环境分析与评价提供了客观数据支撑。
2022年4-9月,课题组分赴云南、江西、江苏等地调研,实地走访了江西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园、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等超20个园区,与700余家企业开展座谈,得到了各地政府、协会、园区管委会和企业的大力支持。课题组与园区管委会成员以及企业代表面对面深入交流,从不同角度了解到各地营商环境现状、成就及问题,与企业调查问卷信息相互印证、相互补充,为全面、客观评价中国营商环境提供了支持。
(三)线上座谈
2022年4-9月,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稳步推进中国营商环境调研工作,课题组联合广西、湖北贸促会举行线上营商环境调研,与超200家企业进行座谈,掌握了丰富的一手资料。
(四)对比分析
课题组选取2022年中国营商环境相关数据与2021年进行横向、纵向比较研究,从而获得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传统制造业、高技术产业、资源行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及不同性质企业(国有及国有
控股企业、私营企业、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等)间的动态变化状况,深入了解不同地区、行业和企业间营商环境差异、特点与趋势,推广各地优化营商环境经验模式,促进各地互学互鉴、共同提高。
(五)文献分析
课题组对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梳理,查阅世界银行、联合国贸发大会等国际组织、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及国家统计局等部委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资料。此外,江西、广西、湖北、甘肃、天津等地贸促会及地方贸促支会也提供了营商环境相关资料,进一步丰富了报告内容。
在参照2021年中国贸促会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吸收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课题组结合本年度实际情况,完善了2022年度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企业调查问卷。经过反复论证分析,2022年度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由12个一级指标和48个二级指标组成。各一级指标由二级指标加权平均
得出(表0-1),综合评价由企业一级指标取算数平均得出。
12个一级指标包括基础设施环境、生活服务环境、政策政务环境、社会信用环境、公平竞争环境、社会法治环境、科技创新环境、人力资源环境、金融服务环境、财税服务环境、海关服务环境以及企
业设立和退出环境。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