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遇轰炸,时任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指出“中国信息产业缺芯少魂”,其中“芯”指芯片、 “魂”指操作系统,”缺芯少魂”成为中国信息产业数十年的痛处,也开启了中国信创产业的萌芽期。
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和信息安全等四大领域,是基于改变中国信息产业“缺芯少魂”现状、建立中国自主完整信息产业链、提升国内信息产业竞争力、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战略考虑,逐渐发展演变出的创新产业。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核高基”列入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被普遍认为信创的起点;2020年央行成立金融信创生态实验室,
第一批“金融信创解决方案”出现,被公认为信创产业的应用实践元年。
目前,信创产业已经从 “试点实践期”进入到“规模化推广期”的关键阶段,产业需求正在全面打开,市场订单正在井喷式增长,产业红利预计将会持续到2027年前后。本报告聚焦信创,综合分析产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并围绕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四大领域,深入研究各细分场景下企业的市场现状、甲方采购因素、行业格局、代表厂商,以期达到以下目的:
● 信创产业已经从“试点实践期”进入到“规模化推广期”
● 四大驱动因素:产品应用、产业发展、经济建设、国家安全
● 部分核心市场海外厂商占比超90%,多环节、多行业正以每年20%份额进行替换
●政策:从“核高基”到《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持续推动信创快速发展
现状:中国信创产业发展现状
●规模:2023年信创产业市场规模预计为18710.59亿元,2025年将接近3.5万亿
●金融、电信、党政为信创客户前三大行业,56.25%的企业处于应用实践阶段
●挑战:82.35%的企业认为关键技术仍未完全突破,52.94%的企业认为产业链较为分散
●从关键环节、部分市场的“局部试点”,走向多环节、多行业的“全面覆盖”
●招投标:2022年信创产业招投标市场规模超8000亿元,金融行业排名第一
信创产业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9-2005年萌芽期。1999年时任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指出“中国信息产业缺芯少魂”,Xteam、蓝点、中科红旗、银河麒麟、中软Linux等公司陆续成立,产业进入萌芽期。第二阶段为2006-2013年起步期。2006年,“核高基”政策推出,明确“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方向,标志着信创产业的起步。第三阶段为2014-2017年试点实践期。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研究制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推动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法治建设,不断增强安全保障能力;2016年《“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出台,各地开始部署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生态体系,信创试点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第四阶段为2018年-至今规模化推广期。2018年-2019年,中兴/华为被美国制裁,美国开始加大对中国进出口限制,我国加速推进自主研发应用试点并扩大范围,信创产业招投标大幅增加,信创产业从“试点实践”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2020年央行成立金融信创生态实验室,第一批“金融信创解决方案”出现,各行业在不同环节、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纷纷上线信创解决方案,被公认为信创产业规模化的应用实践元年。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PDF报告已分享至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3万+精选资料,年更新1万+精选报告
(星球内含更多专属精选报告.其它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