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图谱:2025年智能手机屏幕生产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曾俊翅·共创作者A22509-10 ◎末经平台授权,禁止转鱿
行业分类:制造业/显示器件制造
摘要 智能手机屏幕生产行业涉及多学科领域,技术整空离,面临快速技术达代压力。智能手机屏幕生产行业在供应缝方面高度集中,上游关建材料和设备核少黏压际巨头垄断,下游品牌市场同样集中,未来,随着多种显示技术将并存发展和折叠隔市场继续扩大,将促进新型手机网幕显示技术及市场规模的加大。
I行业定义
智能手机屏幕生产是将玻璃基板、液品、OLED材料、导电层等原材料,经过精密加工、组装和测试,最终形成具有高分辨率、触控响应。I行业分类耐用性等特性的显示横组的工业化流程。这一过程涉及材料科学、光学、电子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并且面临良品率控制,精度要求,可靠性等多种技术挑战,其需要高精度的设备和技术支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对高质量视觉体验需求的增长,该行业已成为全球电子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手机的屏幕以其高分辨率与色彩表现,触控显示一体化,多功能集成,节能环保,柔性设计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医疗,工业,新兴ARIVR等领域。
按屏幕显示技术和产品形态分类,智能手机屏幕生产可以分为如下类别
按屏幕显示技术分类
LCD(液品显示)
英文全称Liquid Cysal Display”,即“液态品体显示屏幕”,LCD是早期智能手机广泛采用的屏幕技术,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背光源发光,然后通过液品层来控制光线的透过率以形成图像,其具有工作电压亮、电流低。使用寿命长、光衰小的特点。LCD屏幕又分为TN(扭曲向列型)、IPS(平面转换等不同类型,其中IPS屏因提供更宽视角和更好的色彩表现而被广泛应用。
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
英文全称Organic Light Emiting Diode”。OLED屏幕具有自发光特性。由于其无需外部光源,使OLED屏幕可以做得吏薄,加上其广视角、高对比、高反应速率、低耗电以及色彩艳丽等众多优点,现已成为市场主流屏幕材质。AMOLED和SuperAMOLED是OLED技术的变种,后者进一步优化了触控响应速度和亮度。
Micro-LED
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Micro-LED结合了QLED的优点并试图克服其局限性,比如寿命问题和烧屏现象。Micro-LED屏幕由微米级别的LED组成,能够提供吏高的亮度、更低的能耗以及更快的响应时间。
按产品形态分类
直屏
直屏是纯平面设计,无边缘弯曲,屏幕与机身中框直接衔接。直屏手机以其简洁的设计和实用的性能,成为市场上的主流选择。直屏手机在贴膜的使捷性和屏幕的耐摔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直屏手机在游戏体验和长时间使用时的握持感上也表现良好,同时避免了曲面屏可能出现的色彩偏移问题。
曲面屏
曲面屏是指两侧或四边向下弯曲的屏幕,其具有屏幕占比高,更广的可视范围,握持手感好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是曲面屏也有维修费用高,误触严重,贴膜困难等劣势。
折叠屏
主要指可以被折叠的屏幕。当前折叠屏的类型可分为三种:内折叠、外折叠以及上下折。现阶段折叠屏的分屏操作与大屏视觉效果,已经覆盖大部分的轻量化力公场景,取代低性能平板。但依然存在着例如价格高,铰链技术不完善,部分软件适配差等问题。
|行业特征
智能手机屏幕生产的行业特征包括行业技术壁垒较高、行业供应链高度集中、搭载AMOLED显示面板的智能手机占市场主导.
日行业技术壁垒较高
智能手机屏幕生产行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例如材料科学、光学、电子工程等,需要高精度的设备和技术支持目工艺流程复杂。例如加OLED蒸镀工艺要求像素精度达到微米级,且需较高的真空度,确保OLED面板的性能和寿命。与此同时,该行业还面临着快速技术迭代的压力,显示技术从LCD到OLED,再到柔性屏和Micro-LED.功能集成方面也不断突破,例如屏下指纹识别、屏下摄像头技术以及LT-PO.TDD等屏下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这些技术创新背后存在着极高的专利壁垒,例如加DUDC公司垄断了OLED磷光材料的关键专利,而康宁则独占了大理理玻璃技术。在设备领域,佳能Tokk的蒸镀机等关键设备同样受到严格的专利保护,进一步巩固了技术领先企业的市场地位。对于新进入的企业,需要面临亮难度的技术研发以及快速迭代的技术的挑战。
2行业供应链高度集中
智能手机屏幕行业的供应链呈现亮度集中的特点,这主要体现在上游关键材料和设备的垄断性以及下游品牌市场的集中化趋势。在上游供应链环节,关键材料和设备被少数国际巨头垄断。CananToki,Sunic System的OLED蒸镀机占比达到95%6以上。同时,全球柔性基板(PI膜)市场也呈现亮度集中的竞争格局,美日企业凭借先发技术优势和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占据主导地位。据统计,美国杜邦公司(DuFont)与日本宇部兴产、钟渊化学(Kaneka)、东丽集团(Toray)、三井化学、三姜瓦斯化学等巨头共同掌控着全球约609%6的市场份额,形成了显著的行业壁垒。这些企业通过数十年持续研发投入,在PI薄膜、树脂及浆料等核心材料领域构建了完整的技术专利体系。而美国康宁公司的大狸猩玻璃更是垄断了市场。这种高度集中的供应格局使得上游厂商拥有极强的议价能力。下游品牌市场同样呈现集中化特征,智能手机市场被苹果、三星和小米三大品牌垄断,共同占据了全球50%以上的份额,其余品牌如OPPOvio等分别只占有个位数的市场份额。
3搭载AMOLED显示面板的智能手机占市场主导
《智能手机型号市场追踪报告》显示,柔性AMOLED显示面板正迅速成为智能手机的主流显示技术,2025年第一季度,搭载AMOLED显示面板的智能手机已占全球总出货量的63%,较去年同期的57%显著提升,出货量达到1.51亿部,同比增长15%。这一品类(包含折叠屏手机)在过去三年始终保持20%左右的中高速年增长率。2024年全年出货量从2023年的4.42亿部攀升至5.66亿部,增长显著。而柔性AMOLED显示面板的快速普及主要得益于中国显示面板厂商的产能扩张。
I发展历程
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智能手机屏幕生产经历了早期发展阶段,高速发展阶段,技术突破阶段,从早期的LCD屏幕、直面屏,逐渐发展到OLED和MicroOLED技术。曲面屏、折叠屏等新兴技术。在未来,预计将会有更完善的曲面屏、折叠屏技术出现,也会有更加清晰,色彩更加善的显示技术出现,同时,屏幕价格也会相应有所下探.
早期发展阶段·1980-01-01-2007-01-01
20世纪80年代,移动电话普遍采用LCD显示技术,其屏幕分辨率普遍较低,典型规格为96×65像素。由于当时移动通信设备主要功能集中于语音通话和简讯传输,对显示性能的要求相对有限。1987年,摩托罗拉推出的3200型手机成为首款配备单色显示屏的移动终端设备。随着用户对显示色彩需求的不断提升,1998年西门子推出的S10机型标志着移动设备显示屏正式迈入彩色时代,不过初代彩色屏幕仅能呈现四种基本色彩,此后,移动显示技术经历了从单色到四色,再到256色的渐进式发展,直至三星公司推出采用TFT-LCD技术、支持65,536种颜色显示的移动终端产品。这一时期市场主流设备,无论是翻盖式还是滑盖式设计,均采用小尺寸显示屏配合物理按键的配置方案。进入21世纪后,随着LCD显示技术与电容式触控技术的协同发展,移动终端显示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彩色液晶显示屏逐渐成为行业标准配置。2002年,诺基亚推出的9210型手机成为首款真正意义上的彩屏移动终端,次年,黑莓公司推出了业界首款配备全尺寸键盘与彩色显示屏的智能手机产品,进一步推动了移动终端显示技术的发展。
该阶段属于智能手机屏幕生产的早期发展阶段,电阻屏占据主导地位,并且LCD技术落后,使得屏幕分辨率较低,色彩表现差,触控体验差,且手机屏幕样式单一,价格高,人们的需求也较单一。但随着电容屏和LCD技术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只要能提亮屏幕的分辨率、提升色彩表现,便可以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这为屏幕技术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高速发展期·2007-01-01-2020-01-01
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的首款Phone采用了革命性的高分辨率超薄触控屏幕,结合电容式触控技术与IPSLCD显示面板,标志着智能手机正式进入触控时代。这一突破性技术以其优异的能效表现、卓越的显示清晰度以及鲜艳的色彩还原能力,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的交互体验。此后近十年间,OLED显示技术逐渐成为高端移动设备的标配,凭借其出色的对比度、深邃的黑色表现以及更广的色域范围,为用户带来更为震撼的视觉体验。与此同时,手机屏幕的分辨率持续提升,色彩还原能力不断增强,显示效果日趋细腻真实。亮度和对比度的显著提高,进一步优化了用户在各类环境下的现看体验。2010年,苹果推出搭载Refna显示屏的Phone 4s,其像素密度达到326 PPI,奠定了高清屏幕的技术标准。同年,三星发布Galaxy S系列,采用Super AMOLED显示面板,并以9.9毫米的超薄机身设计引领行业潮流,2015年,三星Galaxy S6首次引入双曲面屏幕,不仅带来更具沉浸感的3D视觉效果,还采用金属与玻璃结合的机身设计,提升了产品的整体质感。2017年,中国厂商京东方成功实现AMOLED屏幕的量产,打破了韩国企业在亮端显示面板领域的荃断。同年,苹果Phone x的发布开启了全面屏时代,其搭载的OLED屏幕与3D感应技术相结合,将智能手机的显示与交互体验推向全新高度。
该阶段属于智能手机屏幕生产的高速发展阶段,高分辨率LCD和AMOLED技术蜓起,突破了分辨率的限制,并能显示出更有优势的色彩表现,同时,曲面屏,全面屏,高刷新率屏逐渐出现和普及。在这个时期,国内厂商也开始发力,全面布局OLED生产线,打破日韩企业的荃断地位。
新技术突破期·2020-01-01-至今
近年来,智能手机屏幕技术迎来了革命性突破,曲面屏和折叠屏的出现标志着移动显示技术进入全新发展阶段,AMOLED显示技术与超亮清(4K)分辨率的结合,不仅大幅提升了屏幕的显示精度、色彩还原度和峰值亮度,更通过优化的能效管理有效延长了设备续航时间,其中,折叠屏技术通过创新的柔性显示方案,实现了智能手机在展开状态下获得平板级视觉体验,同时保持折叠后的便携特性,完美兼顾了大屏显示与移动便携的双重需求。然而,这些前沿技术仍面临着显著的技术壁垒。曲面屏制造过程中的3D玻璃热弯成型工艺对生产精度要求极高,导致良品率偏低和成本居高不下。同时,曲面边缘的物理防护性能较弱,在日常使用中更易出现划伤或碎裂问题。折叠屏技术则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可靠性挑战:柔性屏幕需要与精密铰链机构、多层复合材料和特殊封装工艺协同工作,在反复折叠过程中容易产生折痕、显示异常等耐久性问题。此外,折叠屏手机的整体结构设计复杂度远超传统机型,研发投入和生产成本使其市场定位长期维持在高端价位区间,2020年以来,人机交互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压力感应技术实现了更精准的闸封控反馈,而超声波屏下指纹识别测兼顾了安全性与便捷性,这世创新方案已从智能手机扩展到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设备、车载系统等多个领域。2023年,苹果Vision Pro的发布具有里程碑意义,其采用的Micro OLED显示技术以超亮像素密度和极致色彩表现力,为扩展现实(XR)设备树立了新的显示标准。这项技术凭借其低延迟、高对比度的特性,有望成为未来虚拟现实和混合现实设备的主流显示方案。
该阶段属于智能手机屏幕生产的新技术突破阶段,出现了曲面屏,折叠屏等全新的屏幕类别,也出现了压力感应技术和超声波屏下指纹等适用于智能手机屏幕的全新技术。在未来,应用于折叠屏的柔性屏技术将会更加成熟,显示技术多元化,Micro OLED等技术也会逐渐大范围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产业链分析
智能手机屏幕生产产业链的发展现状
智能手机屏幕生产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设备制造环节,主要包括玻璃基板,柔性基板,OLED发光材料,镀膜,封装。产业链中游为面板及模组组装环节,由国内外知名企业组装LED、LCD、OLED面板以及触控模组、背光模组等。产业链下游为终端应用环节,包括高端旗舰机,中端机,折叠屏手机等。
智能手机屏幕生产行业产业链主要有以下核心研究观点:
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在产业链中议价能力最高
LCD的原材料采购成本占70%,主要原材料包括: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偏光片、液品材料、驱动IC和背光模组等。OLED材料成本相对较低,占47%,原因是取消了光学结构、液品层、背光模组等材料,只增加了有机发光材料。在这两个领域,玻璃基板都是非常关键的材料,所以玻璃基板行业在上游原材料产业中,投资规模和持续投资压力最大,具有资本和技术双密集、规模效应明显、行业壁垒高等特点。同时,市场中电子玻璃的供给由外资企业占主导,而中游的智能手机面板制造商高度依赖进口产品。故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在智能手机面板产业链中议价能力最高.
下游智能手机需求是促进智能手机而板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首先,需求升级直接推动技术迭代,用户对游戏或视频流畅度和清晰度的需求促进亮刷新率和亮分辨率的普及,从而促进LTPO、OLED等技术发展。近年来,随着商务用户多任务处理需求的增加,折叠屏产品应需而生,京东方和三星从而加速UTG超薄玻璃研发。其次,需求也反映到了中游面板供应上,京东方已建成年产1亿片苹果Ptone CLED屏幕产能体系,月的产能预估为800-900万片,年产能预估为1亿片。随着手机市场折叠.LTPO产品出货量快速提升,京东方建成B6、B7、B11,B12,B15,B16六条OLED产线总投资金额达2,710亿元。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报告已上传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深度报告下载及1年更新。3天内不满意退出星球款项原路退回,欢迎试用。到期续费仅需5折
(如无法加入或其他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