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作者具有专业胜任能力,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力求独立、客观和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特此声明。
农小蜂不会因为接收人接受本报告而将其视为客户。本报告仅在相关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发放,并仅为提供信息而发放,概不构成任何广告。
本报告的信息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农小蜂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农小蜂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农小蜂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农小蜂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农小蜂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接收人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本报告版权仅为唯恒农小蜂出品方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如征得农小蜂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农小蜂”,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违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核心观点CORE OPINIONS
1.从全国来看,近年来我国梨产业保持稳定发展,种植面积持续维持在1300万亩以上,总产量已超过2000万吨。过去十年间,产业整体呈现出“面积趋稳、单产驱动增产”的态势。自2022年起,平均单产突破1400公斤/亩,得益于品种改良、管理优化与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单产水平提升,梨产量整体保持正增长,至2024年已达2098.79万吨。同时,梨产业农业产值也持续处于高位,2022至2023连续两年保持在700亿元以上。目前,主要栽培品种包括砀山酥梨、鸭梨、雪花梨、库尔勒香梨、翠冠梨等。
2.从国内主要梨产区来看,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除海南以外,其余30个省域均具备梨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其中,河北在梨种植面积和产量上均稳居全国首位。从生产规模来看,2023年梨种植面积排名前十的省份依次为:河北、辽宁、新疆、四川、河南、云南、山西、陕西、安徽和贵州——这十大主产省的梨种植面积合计占全国总面积的69.08%,超过三分之二;产量排名前十的省份则依次为:河北、新疆、山西、河南、安徽、山东、辽宁、陕西、四川、云南——这十大主产省的梨产量合计占全国总产量的78.24%,接近五分之四。
3.从消费市场看,2019年至2024年间,中国梨表观消费量保持逐年增长。在价格方面,雪花梨、鸭梨、库尔勒香梨、黄冠梨等主要鲜梨品种的批发市场价格走势基本同步:春节前相对平稳,春节后至3月底4月初出现短期快速上涨;进入7月后,随着早熟梨陆续上市,价格逐步回落。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因产量下降,库尔勒香梨价格呈现显著上涨趋势。
4.从对外贸易看,2024年,中国梨类产品进口量为1.04万吨,远低于出口量(75.14万吨),净出口量达74.1万吨;进口金额为0.21亿美元,出口金额为7.36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7.15亿美元;主要进、出口商品均为“其他鲜梨”;最大进口来源地为南非,最大出口外销市场为印度尼西亚。
前言
梨作为全球主要水果之一,凭借其树种对气候与土壤的广泛适应性,已在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成功种植与生产。中国作为梨属植物的起源中心之一,拥有超过三千年的梨栽培历史。梨在中国被誉为“百果之宗”,遍植于全国各省市区,是中国南北各地种植最为普遍的果树,长期以来,一直深深植根于中华饮食文化与农业经济之中。如今,中国梨的种植面积与产量均稳居世界首位,是全球梨产业当之无愧的核心。其产量、消费量与贸易动态,不仅关乎亿万果农的生计与国内市场的稳定,更对全球梨产业的格局与发展方向产生着深远影响。
本文基于农小蜂平台运营中积累的全国梨产业数据,涵盖种植规模、优势产区及进出口贸易等多个维度。通过对种植面积、区域产量、品种结构、市场价格、消费偏好及进出口贸易的系统性梳理与深度解析,旨在为梨产业价值链上游的科研、育种与种植,至中下游的加工、流通与销售等各类主体及相关服务机构,提供具备参考价值的行业洞察与决策支持。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报告已上传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深度报告下载及1年更新。3天内不满意退出星球款项原路退回,欢迎试用。到期续费仅需5折
(如无法加入或其他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