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量子信息:引领未来全球科技变革之关键力量。量子信息主要包括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测量三大应用领域,在提升计算困难问题运算处理能力、加强信息安全保护能力、提高传感测量精度等方面,具备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瓶颈的潜力,正在成为全球科技竞争新焦点。近年来,随着相关前沿技术的快速突破,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年初还认为量子计算实用化还需“数十年”,6月份即公开表示该技术正迎来“拐点”,实用化可能比预期更早到来。
量子计算理论算力指数级超越电子计算。量子计算利用量子纠缠和量子叠加特性,在理论上实现对经典算法的指数级加速效果。量子与AI产业的协同创新,不仅为量子计算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也可能为推动AI产业发展开辟新路径、新思路。当前,量子计算产业正处于技术突破、应用探索、产业培养同步推进的关键期。国内量子计算的发展也呈现出“硬件多点开花、软件工具补齐、产业协同发力”的良好态势。根据IDC数据,2022年全球量子计算技术(包括硬件、软件和即服务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11亿美元,2027年将增长至76亿美元左右。预计量子计算的商用元年在2030年,市场需求超过1000亿美元,2022-203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9.72%。
量子通信与量子测量:绝对安全与极限精度。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当前,基于量子密钥分发(QKD)的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已进入实用化阶段,商用化产品研发和试验网络建设发展较为迅速。量子测量,是突破经典测量精度极限的综合性测量技术。原子钟、原子重力仪等已成熟商用,量子磁力计、光量子雷达和量子陀螺等处于工程化研发和应用探索阶段,量子关联成像、里德宝原子天线等尚处系统技术攻关期。根据Coherent Market Insights数据,2030年全球量子通信产业规模预计达到78.5亿美元;ICV TA&K数据显示,2030年量子精密测量市场规模预计增长到25.27亿美元。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随着全球在量子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积极进展,量子信息正在成为引领未来全球科技变革之关键力量。同时,国内相关企业在量子前沿科技领域具有相对领先、全面、深入的技术、产品及市场布局,未来可能充分享受朝阳产业快速成长的市场红利。建议关注:国盾量子、禾信仪器、科大国创、神州信息、电科网安、吉大正元等产业链相关企业。
量子信息:引领未来全球科技变革之关键力量
量子科技在提升计算困难问题运算处理能力、加强信息安全保护能力、提高传感测量精度等方面,具备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瓶颈的潜力,正在成为全球科技竞争新焦点。近年来,随着相关前沿技术的快速突破,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年初还认为量子计算实用化还需“数十年”,6月份即公开表示该技术正迎来“拐点”,实用化可能比预期更早到来。
2025年7月,欧盟委员会正式推出《量子战略》(Quantum Strategy),旨在2030年前使欧洲成为全球量子技术领导者。该战略将培育具有韧性和自主性的量子生态系统,助力初创企业成长,推动突破性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应用,巩固欧洲的科学领先地位。量子技术将从医药研发突破到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彻底改变应对复杂挑战的方式;不仅将为欧盟工业竞争力和技术主权开辟新机遇,还可在国防安全领域展现出军民两用潜力。预计到2040年,该领域将在欧盟创造数千个高技能岗位,全球市场规模突破1550亿欧元。
9月,美国和英国签署《科技繁荣协议》,重点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和民用核能三大前沿技术领域合作。双方将共同开发量子计算机,以改变国防、金融和医疗保健;成立美英基准测试工作组,以加速量子计算硬件、软件和算法基准测试的突破;利用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通过协调研究合作加速量子算法开发和系统准备;通过量子计算、传感和网络领域的互补多边和双边预标准化活动,推进可信赖的、可互作的量子技术标准。
科技巨头英伟达对量子计算的态度发生较大转折。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年初还认为量子计算实用化还需“数十年”,6月份即公开表示该技术正迎来“拐点”,实用化可能比预期更早到来。英伟达的战略并非自己制造量子处理器(QPU),而是致力于成为连接量子计算与经典高性能计算的平台和基础设施提供者。其早在2024年11月推出的CUDA-Q开源平台就是这一战略的核心,旨在将GPU的优势与量子处理器相结合。近期,英伟达已经完成对两家量子计算企业投资,分别为离子阱(Trapped Ion)技术路线的Quantinuum,以及光量子技术子(Photonic)路线的Postquantum。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报告已上传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深度报告下载及1年更新。3天内不满意退出星球款项原路退回,欢迎试用。到期续费仅需5折
(如无法加入或其他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