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APP应用发展与安全运行报告.pdf下载

一、发展概述
(一)标准体系
1.国家标准提供基本保障,构建标准基本框架
在APP技术设计方面,《信息技术智能移动终端应用软件(APP)技术要求》(GB/T 37729—2019)分别从应用安全、恶意行为防范、网络环境风险、服务器宕机风险等方面提出了APP的安全防护要求。在APP收集信息方面,《信息安全技术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收集个人信息基本要求》(GB/T 41391—2022)从最小必要收集、告知同意、系统权限、第三方收集管理等方面强调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具体要求,并明确列出了与金融行业相关的网络支付类、网络借贷类、投资理财类、手机银行类APP的必要个人信息明细及对应使用要求。在APP测试评价方面,《信息安全技术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GB/T 39720—2020)从安全功能要求、安全保障要求、安全要求测试和安全保障要求测试四个方面规范了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的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从而保证终端用户软件使用安全。
2.行业标准强化技术需求,适应金融业务发展
在金融APP安全管理方面,《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规范》(JR/T 0092—2019)从信息数据处理、风险控制等金融行业特定角度规定了金融APP安全要求,以及金融APP软件设计、开发、维护和发布的管理要求,确保移动金融技术创新的安全可控;《证券期货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安全规范》(JR/T0192—2020)按照金融行业要求,结合证券期货业APP实际情况,从身份鉴别、网络通信安全、数据安全角度对应用程序提出安全要求,同时提出安全环境、安装卸载、更新维护等扩展要求,并就APP开发过程与安全审计研提管理措施。在金融APP测试评价方面,《中国金融移动支付检测规范第3部分:客户端软件》(JR/T 0098.3—2012)在收集、分析和评估金融APP风险基础上,从基本要求、功能、性能和安全四个方面提出检测要求,为打造安全运行环境提供标准支撑。
3.团体标准聚焦特殊群体,助力改善服务水平
2021年3月,人民银行发布《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无障碍服务建设方案》(银发〔2021〕69号文印发),对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各方面的无障碍服务能力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联合多家单位共同编制发布《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无障碍服务评估规范》(T/BFIA011—2022)和《银行营业网点适老服务要求》(T/BFIA 012—2022)两项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团体标准,从模拟用户体验的角度验证产品和服务是否满足标准要求,助力金融机构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化程度,更好地为老年人和障碍群体办实事、办好事,促进金融行业无障碍良性发展。
4.企业标准激发创新活力,增强服务竞争力
为进一步提升金融业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助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大力支持下,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开展金融领域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推动金融机构形成可参考、可借鉴、可推广的优秀企业标准。金融APP始终作为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的参评领域之一,在助力形成金融领域“有产品必有标准”的标准实施体系过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
(二)发展脉络
金融APP的诞生及发展过程与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息息相关,经历了由信息化、电子化到网络化、移动化再到开放化、智能化的时代变迁。特别是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进一步加速线上渠道的发展,各金融机构积极拥抱新技术。金融APP扮演的角色也不再仅仅是一个线上渠道,更多的是一个以数字化运营、开放式连接为前提,整合多方资源形成的生态系统。
1.起步期(2006年以前):业务线上化初步显现
随着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普及推广,各金融机构将互联网定位于线上自助办理业务的渠道,伴随着电子钱包、网上银行、证券交易等产品出现,金融服务线上化格局初步显现。以银行业为例,商业银行开始运营网上银行,并在网页客户端中逐步完善转账支付、缴费、网上支付、金融产品购买等交易类功能。

本文来自知之小站

 

报告已上传知识星球,微信扫码加入立享4万+深度报告下载及1年更新。3天内不满意退出星球款项原路退回,欢迎试用。到期续费仅需5折

(如无法加入或其他事宜可联系zzxz_88@163.com)